前言與說明
近期,因著藍綠白三黨政爭而起的大罷免運動已成為台灣政治局勢的重要焦點。自2024年大選後,藍綠白三黨政爭持續升級,這一趨勢亦把三黨支持者與「中間選民」的視線與關注更多的捲入其中,甚至使其成為其中的積極參與者。
為設法即時的向我們的讀者與支持者表達我們對此態勢與罷免運動的部分觀點,我們先前曾發布了《罷免運動,作為清剿腐敗政客的第一步》一文,來表達我們對於反藍委罷免運動的觀點。此文發布後,我們收到了許多質疑與批評,或誤以為國際社會主義前進淪為「小綠」社運團體。對此,我們甚感遺憾,這樣的批評是無視了我們過去對於民進黨政府諸多政策的堅定反對與批評。
同時,我們也進行了長時間的內部討論與反省,該文的確未能完善且全面的闡述與解釋我們的觀點、方法與分析,並可能以此為讀者帶來我們所不樂見的誤解。
為此,我們這篇文章將對於當前藍綠白三黨政爭,罷免運動、台派右翼化、中美帝國主義衝突格局下對台灣政局的影響與馬克思主義者面對資產階級政黨黨爭的方法與當前事態的具體分析等一系列問題,做出全面且儘可能完整的回應。
我們也深刻期待能以此深化在中港台三地的馬克思主義者及其組織與各路左翼團體與運動者間的交流。這篇文章雖然是公開發表,但主要我們是為著圈子內的志同道合者而寫的。
罷免,是藍綠白政爭升溫的新戰場
自去年賴清德政府與新一屆國會上任以來,從國會改革/擴權、青鳥運動、死刑爭議、柯文哲司法案件及至近期憲訴法、財劃法、選罷法與預算刪減衝突,不足一年的時間,藍綠白三黨政爭中的仇視與怒火顯著升溫,並且從過往表演式的「鬥而不破+裝模作樣」逐步走向無法妥協、拒絕調和、對抗到底。以司法作為政治鬥爭的武器、以群眾運動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以人格毀滅式的輿論戰爭作為打擊政敵的毒藥,這些例子在未來恐怕將更頻繁的上演於台灣政治舞台上。
這一態勢的肇因,在眾多電視台政治評論員口中,或是因著傅崐萁、黃國昌身負中共獨裁政權交辦的「亂台」任務,或是因著賴清德有著鬥雞性格使然,或是因著國民黨一心想癱瘓賴清德政府、或是因著民進黨貪婪蠻橫的想重拾一黨獨大。
或許這些電視台政治評論員的觀點與說法有幾分根據。然而,這一形勢的誕生並不是簡單的由部分政治人物的性格組合碰撞而成,固然表面上乍看如此;也並不是特定國家的「秘密陰謀」就能創造,固然這樣的指控並非毫無理據。
性格也好、陰謀也罷,這都只是當前政經形勢與社會氛圍經特定政黨承載與吸納後的扭曲式放大。
如果沒有中美帝國主義從合作走向對抗,如果沒有台灣資本主義近幾年的顯著成長與兩極分化,如果沒有中共獨裁政權為著內部維穩所衍生的對台文攻武嚇,如果沒有美國反中戰略下將台灣高度軍事化與「拜登時期名為:供應鏈韌性/川普如今:把晶片生產帶回美國」以降低台灣之於世界經濟重要性的陽謀,如果沒有中美經濟戰爭給台灣資本主義帶來的財富效應與資產增值,如果沒有國民黨黨國獨裁遺緒至今未除,如果沒有因著中美對抗兩岸緊張而起的「戰爭焦慮」,如果沒有台灣資產階級的內部分裂——如果沒有以上種種,當前藍綠白三黨政爭的張力與發展,不僅無法想像、更是毫無可能的。
當前的藍綠白三黨政爭,不是單純出於個別資產階級政客的權謀與博弈,它承載著相應的民意基礎,它也各自扭曲式的利用這一民意基礎達成自身錯綜複雜且彼此間不統一的政治野心。國會擴權/改革的衝突,雙方若沒有相應的民情支持,鬥爭難以發生;大罷免從小眾倡議走向雙方遍地烽火,同樣如此。
讓我們先從政治原則上出發,馬克思主義者毫無疑問的理當支持與捍衛(或爭取)「罷免權」,在如台灣一般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國家中,「罷免權」不只是需要捍衛,更需要讓勞動群眾(尤其是工人階級)參與實踐與推動深化。罷免權被資產階級政黨用作權鬥的工具,並不代表我們應當貶低「罷免權」的重要性,如同言論自由、政治自由一般。
在如中國一般的資本主義獨裁制國家,問題則是需要為全面且廣泛的民主權利而鬥爭(罷免連同自由選舉與秘密投票,作為其中一環),在當今具體情況下,首先只能是意識形態與思想上的宣傳與鼓動工作。
所以,在原則上,馬克思主義者支持與捍衛「罷免權」,也應當鼓勵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懂得使用且善於並敢於使用這一項民主權利,以藉此汰換他們認為不適任且與之為敵的官員與民代。
馬克思主義者不是抽象民主權利的拜物教,我們捍衛與爭取資本主義體制下的民主權利,是因為它是最有利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在這資本主義奴隸制下爭取自身處境的改善與追求長遠的解放。
然而,毫無疑義的(與眾多自詡為左翼或馬克思主義者的朋友們觀點相同),當前藍綠白三黨政爭中的「大罷免運動」,絕非是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自覺且有組織的為著改善自身處境或追求長遠解放的民主運動/階級反抗/反資本主義鬥爭。
更確切的說,是在藍綠白三黨的旗幟與政治影響下,以各自不同的理據和動機,自願自發或被推動、被煽動、被「動員」的參與在這「大罷免運動」之中。
反藍委大罷免運動,是以「遍佈全台各地的公民團體」為舞台主角,但實際上坐在指揮台、擘畫劇本、「宏觀調控」著反藍委大罷免運動的是民進黨主戰派黨政要員,這不僅是他們在三黨政爭中有計畫性的戰略攻勢,也的確具有相應的「民意基礎」。並未與民進黨反目成仇,也與民進黨有深厚淵源的前總統陳水扁,亦在受訪時隱晦的指出這一事實。
但不論是民進黨主戰派的黨政要員或是積極參與推動反藍委大罷免運動的台派社團與活躍野心家或地方綠營民代,都期望藉此具有群眾性影響力的政治運動擊潰藍白兩黨在立院內的多數優勢,重拾立法行政一把抓的一黨獨大,或從中求取政治仕途上的晉升契機。在這些民進黨主戰派的黨政要員看來,這將不僅能使利益分配能夠更加順暢絲滑,也更能夠「隨心所欲」的「為所欲為」(如同蔡英文時期的那八年)。「民主自由」、「反對中共代理人」、「維護憲政」只是民進黨一眾職業政客要藉由反藍委大罷免運動拿回一黨獨大的口號——所謂「主義」,只是他們的政治生意罷了。
反綠委的罷免運動,則更加公開的以藍白兩黨的政黨組織機器為舞台主角,但相比於民進黨主戰派,他們暫時仍處於較為疲弱且步伐不協調的狀態之下,但擁有地方政治優勢傳統的國民黨,不排除在未來有可能在各個選區罷免戰中重奪優勢地位。藍白兩黨的罷免綠委運動,是為反制反藍委罷免運動而生,從中又帶有各自牟權牟利的盤算與企圖。他們反制民進黨的攻勢,的確是為了保衛國會多數席次,但絕不是為了台灣的民生保障與民主自由,更不是要藉此對抗貪腐。要對抗貪腐,他們首先得自我了結。
所以,現在問題可以很明確的提出——當「罷免權」的行使與發動,是在資產階級政黨及其政客或友好團體的幕後推動、從旁鼓勵或直接動員下、或其支持者由下而上的發起,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或行動響應、或支持、或關心於其中,並因著各自不同的三黨黨派認同程度而取態。
那麼,我們馬克思主義者該如何看待?
儘管這場罷免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政客掀起,但若能遍地烽火說明其承載著相當程度的民意基礎(圖:全面罷免臉書粉專)
需要如此重視這一問題嗎?
在部分台灣左翼運動者眼中看來,這問題似乎無足輕重,似乎只需要歸納起來一言以蔽之的「這都是資產階級政黨愚弄群眾的把戲,我們不要理它,我們置身事外」就是問題的最佳解答,甚或粗暴簡單的說「我們要工人階級奪權!」。
期盼未來台灣要能誕生出一個獨立在藍綠白三黨之外且能具有「全國群眾性影響力」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志同道合者們(請容我們稱你們為「未來的同志」),請耐心看待我們以下的提問與觀點。
我想我們都會認同也應當認同,現實上,台灣社會內仍有絕大多數(如果不是近乎所有)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正受著各色資產階級政黨與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與主導。不論是小資產階級的勞動群眾也好,還是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的勞動群眾也罷,如果他們早已不受台灣資產階級政黨的影響與主導,那麼台灣資本主義制度早已該面對一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制度挑戰或社會改良,今天我們所分析與討論的也不會是藍綠白三個資產階級政黨的政治鬥爭我們該如何看待,而是那一個已誕生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該如何與他們做對抗。
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的延續及其相應的透過職業政客/官僚代理的資產階級統治(民主或獨裁),若沒有對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在意識形態與政治認同上的征服與統馭,是難以長期維持的。現在我們所面對的,是絕大多數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並未從「認同藍綠白其一」或「政治冷感」轉向那個還未誕生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
我們想問未來的同志們,我們都期盼的那個應誕生於台灣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它能憑空變出一批渾然天成且出身於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之中的廣大支持者與黨員嗎?它能變魔法似的把認同藍綠白三黨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很不幸的,這是絕大多數)一夕之間變為只認同左翼工人階級政黨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
所以,我想我們都同意,要讓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離開藍綠白與政治冷感,走向共同建設一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這將是一個極其艱困且漫長的政治志業。但我們也該同意,要實現這一志業,所需要做的不只是推動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經濟鬥爭,也包括政治鬥爭與意識形態鬥爭。
從公共服務到性別平權、從勞資衝突到勞權改良、從交通建設到住宅政策、從統獨問題到國防與外交、從推動與帶領實際的經濟鬥爭與組織成功的競選運動甚至拿到議席、從進行意識形態與思想的宣傳教育到深入淺出的政治鼓動和為受壓迫受剝削者發聲、從勞工運動到性平運動、從環境抗爭到居住權運動等等……包括以上,但遠遠不限於以上,左翼工人階級政黨都得有自己的政治綱領與發展相應的運動甚至是內部健康且充分的辯論與研究。
但這都不是個別人或個別團體便能夠達成的任務,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未來的同志們認為只需專注於某一項「議題」、或經營好特定的「領域」,就能實現這一志業,那恐怕是太低估了資本主義制度與資產階級統治的能力——如果資本主義國家方方面面都要管理到並且有其政策甚或供養一大堆專家學者以供參謀等,我們怎麼能簡單的認為我們只需要對準某一個政府部門及其相應政策領域就能建設起「獨立的工人階級政治力量」呢?
因此,粗暴簡單的用政治口號說要直接追求「工人階級奪權」或是選擇「我們不要理會藍綠白政爭」事實只是技巧性迴避了如何讓「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從認同藍綠白或政治冷感轉向認同左翼工人階級政黨並保持政治積極」這一艱困的目標與任務。
因為,之於此時此刻,「工人階級奪權」這樣的政治口號,作為一種我們自身的政治願望與未來期許或許是合適的,但之於如何推進當前活生生的無數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理解自身的階級事業與解放,是沒有實質幫助的,因為根本看不懂。
而「我們不要理會也不該理會藍綠白政爭」的回應方式,或許是可以作為一種簡單且不用思考的「台灣左翼政治正確」,但這樣的「方法」卻也無助於推動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走出藍綠白或政治冷感的影響。
方法對了,若能有更大的組織實力與集結,將能有更大的影響;方法錯了,我們將可能繼續原地踏步,共同的志業仍將遙不可及。正確的(或者謙虛的說:更好的)方法不一定能帶來立桿見影的實效,但將幫助我們更加靠近實現共同志業。
所以,認真且積極的對這問題展開討論,將幫助我們找到那更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將向未來的同志們與讀者,展示我們怎麼看待當前的「問題」並提出我們的方法。
當「罷免權」的行使與發動,是在資產階級政黨及其政客或友好團體的幕後推動、從旁鼓勵或直接動員下、或政黨支持者由下而上的發起,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或行動響應、或支持、或關心於其中,並因著各自不同的三黨黨派認同程度而取態。
那麼,我們馬克思主義者該如何看待?
青鳥運動與反藍委罷免運動的異與同
反藍委罷免運動,與青鳥運動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它誕生於青鳥運動,但它並不與青鳥運動完全一致。如同父母與子女,雖有密切的血緣關係甚至是諸多相似之處,但終歸不是同一人。
青鳥運動始於反對藍白陣營所推出的國會改革/擴權法案,客觀上扮演保衛中華民國行政權獨大的支持者,在實際行動中,參與群眾僅是豎立在立院之外扮演民進黨立委與政府的啦啦隊與聲援者,並不是這個立法衝突過程中能產生顯著影響的行動者。更重要的是,這一運動當時正嘗試阻礙政爭升級的可能性,而國會改革/擴權正是讓三黨間的政爭能有更多的武器與更尖銳的對抗。
對於青鳥運動與當時的國會改革/擴權法案,我們當時的立場清晰表示:
「藍白兩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毫無疑問是他們進行政治鬥爭的工具,他們絕非關心人民的福祉或解決社會問題⋯⋯既然國會改革法案是不同資產階級派系之間的衝突,是不是表示工人階級可以冷眼旁觀,將國會改革的問題當成資產階級的一場鬧劇而置之不理呢?並非如此,資產階級誰勝誰負固然不會改變工人階級受到剝削的事實,但是資產階級黨派的紛爭卻會破壞統治階級的穩定狀態,提供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統治的突破口。」
——所以,事實上並不如部分批評者所指控的,我們面對藍綠白政爭的立場反覆擺盪。實際上,我們有著貫徹始終的中心思想,我們不認為馬克思主義者及我們所設想的「工人階級」應當對於三黨政爭選擇置之不理,而應當具體評估事態如何發展將有利於統治階級的分裂並且破壞它們彼此間的和諧與穩定,甚至給推動左翼工人階級政黨誕生的志業予以長期潛在的助力。
「如果說國會改革對工人階級有什麽積極利益,那麼首先是在當前少數派政府的政治局勢中,立法委員權力的擴大,有助於統治階級代理人揭發彼此藏在暗處的骯髒秘密,例如各種官商勾結,讓群眾了解到統治階級之間是如何互相包庇。這將更大程度的刺激到部分群眾看清資產階級的醜惡嘴臉,擺脫對他們的幻想。」
——所以,我們並非如青鳥或小綠團體一般,反對國會改革/擴權。我們清晰地指出,國會改革/擴權有助於統治階級代理人之間的互相揭發,事實上這也意味著有助於三黨政爭的升級,這個過程將能夠促使部分群眾擺脫對他們的幻想。在這裡各位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們事實上是歡迎國會改革/擴權的發生,並不是出於對藍白的支持,更不是因為單純的厭惡民進黨,而是因為它有助於讓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有更多機會對藍綠白感到失望或看到他們的醜事。
「其次,如果勞工運動、社會抗爭有足夠的實力,國會改革能夠為群眾增加監督政府的手段,而不再只是政黨權鬥的工具,勞工同樣能從中博得有利於社會進步的改良成果。相較由選舉產生的立法院,行政部門的運作一向更不公開,更缺乏群眾的監督與審視。國會改革能夠一定程度上扭轉這一點,群眾能通過對立法委員的施壓,迫使他們去監督與揭弊行政機關。説的更遙遠一些,將來若有代表工人階級的左翼政黨成功進入立法院,藐視國會罪和國會調查權等制度,可以是工人階級有利的武器,讓政府官員與資本家直面工人階級的質問,例如勞保年改、公務員組工會、又或是正要進行的兩大外送平台合併案。」
——所以,誤解我們是小綠的批評者,此刻是否會誤解我們是小藍呢?我們相信誠實的批評者不會這樣誤讀的。我們指出,如果勞工運動與社會抗爭有「足夠」的實力,國會改革/擴權將有機會成為群眾施壓迫使立法委員(不論立委出於什麼用意與目的而被推動)去監督與揭弊行政機關。甚至這一制度改革,長遠來講有利於那一個應誕生但尚未誕生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民選代表去監督行政部門與職業官僚。
「但是,對於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國會改革法案,我們應該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審視,這些法案為了資產階級黨派的權力鬥爭而生。但這個將讓藍綠白三黨權力鬥爭升級的武器,將在未來幫助台灣人民更快看清這三黨的本質,並進一步擴大台灣的政治真空。正如上述,如果台灣的勞工運動、社會抗爭有足夠的實力,亦可以利用更尖銳的藍綠白對立,從中爭取部分改良成果/抗爭果實。
最後,台灣的工人階級與左翼運動,應該充分利用統治階級間的分裂與對抗,揭露藍綠白三黨的親資性質,說明為什麼他們不值得信任,說明為何工人階級需要有自己的政治代表…」
——在這裡,我們的用意很明確。批判性的支持國會改革/擴權,同時拒絕對藍白兩黨有任何的政治支持。批判性出於對藍白兩黨的反對,支持乃在於這有助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部分友善的批評者嘗試想指正「台灣人民」這一用語問題,那我們從善如流)更快看清(但這並不代表立刻能看清)三黨的本質。而台灣的左翼運動應利用統治階級的分裂與對抗,揭露他們親資的性質、從中教育與引導工人階級離開藍綠白,轉向建設自己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
簡單總結起來,我們事實上一貫的樂見台灣資產階級代理人三黨間的分裂與互相揭發對抗,因為它有助於教育絕大多數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看到那些「醜事」。而當時的青鳥運動一方面要維護中華民國體制中的行政權獨大和阻礙政爭升級的可能,同時又在這一事件中僅能扮演著「民進黨」啦啦隊的角色,自然我們是不會支持的。但同時,我們清晰的指出,藍白的目的乃在於權力鬥爭,絕非是為著「擴大民主或民生福祉」,不應對其抱持信任。
在部分人眼中,反藍委罷免運動就是青鳥運動直接的延續。但反藍委罷免運動真就與青鳥運動毫無差別嗎?
不是的。
反藍委罷免運動的誕生,雖源自青鳥運動後台派社群與民進黨支持者中的小眾政治倡議,但在預算刪減爭議後,已得到更大範圍的群眾響應與支持(姑且不論各種輿論戰的真實性及其影響,得到更大範圍的響應與支持是客觀事實。)若沒有藍白立委刪減預算所引發的風波,反藍委罷免運動恐怕未能企及今天的熱度與廣度。
反藍委罷免運動已經成為藍綠白三黨政爭中的助燃劑與火藥庫,並促使藍白陣營也要動員支持者罷免綠委以對抗。
積極活躍參與其中的台派/民進黨支持者(這裡面也有許多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當我們以全國範圍來考慮這問題時,我們不該低估這一群體的數量與所涵蓋的社會成分)或許在青鳥與反藍委罷免運動中有高度重疊性,但客觀上已經在三黨政爭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
反藍委大罷免是讓局勢走向更加緊張與全面對抗的助燃劑與火藥庫。青鳥運動固然有著鮮明的「反國民黨、反中共」形象,但事實上卻是試圖阻礙政爭升級的可能。
一個是主動積極的要政爭升級、一個是要嘗試阻礙政爭升級。這兩者有著明顯區別。
與青鳥運動不同的是,反藍委罷免運動此次並非僅是「反對國會擴權/改革」,而是帶著對國民黨與民眾黨(以及中共獨裁政權)更強烈與鮮明的政治仇恨與不信任。固然他們兩者的訴求實質上終歸會回到讓民進黨行政立法一把抓,但對待藍白兩黨的態度與採取的實際行動已有鮮明區別。
一個是抗議藍白與聲援綠委,一個是要拿起「罷免權」直接下架藍委並挑起全面對抗,這兩者同樣有著明顯區別。一個是站在立法院外喊口號,一個是得設法爭取與說服更多選民加入其連署與投票支持,這對於參與與推展該運動的人們,所帶來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最後一點不同的是,在青鳥運動中,這些支持或同情民進黨的群眾(這裡面有著比例上為數不少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當然也有少數政治上的投機份子、職業「黨工」與尚未出名或已經小有名氣的野心家、試圖藉此上位的地方民代等)僅扮演著青島東路上的人形立牌啦啦隊。但到了反藍委罷免運動中,他們已成為重要的政治運動推動者與支持者。
青鳥運動的主戰場,一直都在立法院與行政部門的藍綠白三黨對抗內。罷免運動的主戰場,已經拓展為大街小巷、街談巷議、全國各地與廣大勞動群眾、工人階級的政治表態與參與之中,因為它將在各選區甚至全國的直接選舉中決定勝敗。
在這兩者之間,主戰場的轉移、決定戰場勝敗的「軍隊」與需要採取的措施、鬥爭的形式及內容,決定鬥爭成敗的因素,都已經發生了鮮明轉變。我們不能無視這種轉變。
青鳥運動雖與反罷免運動有關,但兩者的性質與帶來的影響並不相同。(圖:信傳媒)
在民進黨一側:反藍委罷免運動
反藍委罷免運動的遍地烽火,已經讓我們看到它的客觀作用是帶來藍綠白三黨政爭的進一步升級與三黨黨爭更加劇烈,這一方面使得三黨支持者之間陷入更深刻的仇視與憤怒,但同時也讓更多人可以藉此看到三黨陣營內各自的醜事。我們應當歡迎當前的事態發展,這有助於讓更多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從中看到藍綠白三黨的真面目,也同時可以讓台灣的統治階級陷入更深刻的對立與衝突之中。團結一致的統治階級及其政治代理人是強大且無法被挑戰的,當他們從「逢場作戲/鬥而不破」走向真正的恨之入骨,這將有助於為被統治階級(也就是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反抗與建立自己的政治代表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因此,面對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政治參與及行動,即便是在支持或親近特定資產階級政黨的背景下,我們左翼與馬克思主義者都應當敢於且善於(正因為這時代中的我們都做不到,更需要強調)——火上澆油、推波助瀾,並引導出一個有助於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走向政治自覺與獨立在資產階級黨派之外的政治結論。
在上述的諸種轉變之下,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所需要做的不該是叫「工人階級置之不理或當作一場鬧劇」。而應當是面對這些同情或支持反藍委罷免運動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告訴他們:
1. 如果你因為國民黨在歷史上罄竹難書的黨國獨裁與白色恐怖罪行而憎恨他們,那罷免他們可以是第一步,可以是個開始,但絕對不能止步於此,必須對一切黨國獨裁的遺緒與從中獲取既得利益的政商權貴、地方派系或各類牛鬼蛇神,展開全面的清算,這清算不僅是定下他們應有的罪名,還應當收繳他們在黨國獨裁庇蔭下的一切「犯罪/共犯所得」,還應當掃除黨國獨裁遺留下的各種反民主法令以及社會各領域中的黨國獨裁遺緒。但要走到這一步,你們支持或同情的民進黨無法完成也不願完成,因為這也將把民進黨內的眾多職業政客(例如:投靠民進黨的前國民黨地方派系人物或職業官僚及其子嗣)或重要金主送上審判台,他們或承襲了黨國獨裁的遺毒,或與之結合,或甚至病態的將黨國獨裁的遺緒作為當前的統治工具——意識形態的、法律的等等。民進黨當前對藍白的政爭,並不是為著清除黨國遺毒而做,而僅是為著鞏固自身的政治權力。要真正清除黨國遺毒,首先你得擺脫對民進黨的幻想與不切實際的期待。
2. 如果你因為國民黨與民眾黨所帶有「親中共」色彩而憎恨他們,那麼你所需要做的絕不僅是反對藍白兩黨,或主張罷免藍委。你更需要支持中國國內的群眾抗爭與民主運動,這才是更能威脅中共獨裁的力量。你還需要看到,在中國境內也有著無數跟你一樣痛恨中共獨裁專制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你與他們有著相同的「敵人」。他們遭受著中共獨裁的壓迫與資本剝削、社會不公,你們同樣受到中共獨裁的文攻武嚇與資本剝削、社會不公,兩者間同樣都是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兩者之間比起各自本國的政商權貴與「當代奴隸主」,有著更多的相似性。所以你需要看到,在過去近九年的時間以來,民進黨固然面對中共獨裁政權有著一定程度的對抗姿態,然而在面對本國的政商權貴與「當代奴隸主」時,民進黨是選擇與他們的利益與心願站在一起,而不是與台灣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站在一起。如果你也同樣不滿於台灣社會之中的不公義與貧富差距、你也同樣期待台灣未來可以不再是「三個右派政黨/資本家利益的黨」的政治統治。那你需要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如果你出於反對獨裁專制而憎恨中共、連帶厭惡藍白兩黨,那你同樣需要反對那一個為資本家專制、為財團統治服務的民進黨。
3. 若你是出於對台灣/中華民國的愛國主義、認為沒有藍白兩黨的台灣可以變得更好、國家可以變得更繁榮安定、人民安居樂業。那麼,你需要看到的是,在國內仍有相當一部分的「政商權貴/資本家」,正在讓多數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生活陷入在過勞、窮忙,無法共享經濟成長果實、受剝削受奴役的處境之中。而民進黨是為他們服務的,他們也是藍綠白三黨的金主和最重要的支持者,他們就是社會真正的「禍根」,為他們服務就是「助紂為虐」。如果你也同樣不會認同「金權政治、財團政治、為有錢人服務的腐敗政治」,那你最終不能只是反對藍白兩黨,你也得反對民進黨。
4. 如果你不想台灣失去自主性與淪為「強權的附庸」,甚至希望有朝一日能實現台灣民族自決。那你要認清一個現實——親美帝或親中共,都不是那個讓台灣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當家作主,或說保有台灣自主性、實現民族自決的選擇,或許你能想到的只有兩害取其輕。但事實上我們可以追求與倡議另外一個選擇,那就是與美國,中國這兩大帝國強權之下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聯合起來,共同的反對獨裁壓迫,反對社會不公,反對資本剝削與財團統治,一起反對各自本國的政商權貴與奴隸主,一起捍衛彼此的民主權利——這也就保括了台灣人民的民族自決權。
5. 反對藍白兩黨的腐敗、貪污、或者是親中共色彩是可以理解與應當支持的。但若是我們用相同的標準來檢驗民進黨,那麼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他們都是服膺於特定帝國強權、為牛鬼蛇神,為政商權貴服務的腐敗政黨(固然腐敗程度有所不同)。他們不是屬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黨,他們是這座島國上背靠不同強權,為本國奴隸主服務的黨。
6. 所以,你需要一個能夠徹底清除黨國獨裁遺緒、實現台灣民族自決,並且獨立於中美強權之外,聯合中美兩國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共同反對獨裁壓迫、對抗資本專制剝削與社會不公,為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服務,而不是為本國奴隸主、為特定強權賣命的政黨。
「方法」的重要性
這樣的政治論述與中心思想及談問題的「方法」,固然不能立竿見影、固然不是神奇魔咒,也不是鉅細彌遺且細緻深入的。但它展示了我們如何建基於部分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當前的政治願望與主觀認知,延伸拓展至我們左翼運動與馬克思主義者共同的願景。從群眾現有的願望與認知出發延伸至我們的願景與綱領,耐心且不畏挫敗的耐心說服,這是實現艱困志業的重要方法之一。
能否被勞動群眾接受,能否被讀者接受,這並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主觀願望,但面對政治事態的發展與活生生且受關注的重要事件,這是我們必須採取的方法之一。
對現實不能有立即的改變與影響,沒有仙丹妙藥與神奇咒語能一試就靈,並不是我們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可以消極應對重大的政治進程的理由。我們應當切實且客觀的評價我們所能做到的,但這並不等於應當選擇「置之不理」或以此放棄與仍受藍綠白影響的廣大勞動群眾及工人階級對話的些許可能。尤其當他們在政治上有了熱情、開始更為積極的參與或涉入政治進程,甚或成為一個重要因素,我們更應該設法與之說明我們的觀點與建言。
如果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面對撇除經濟鬥爭(事實上也不可能撇除)以外的一切重大問題都任由藍綠白三黨或政治冷感主導他們的見解與立場,那麼它永遠也不可能建立起獨立在藍綠白三黨與政治冷感之外的「獨立的工人階級政治力量」。因此,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同志,有責任與使命面向絕大多數仍受藍綠白三黨或政治冷感統治其政治大腦的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引導他們得出一個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結論。要引導,得從他們現主時的政治願望與認知中,找出我們能夠逐步聯繫至我們的政治綱領與結論的路徑。我們將持續努力設法展示這樣的路徑與方法。
在藍白兩黨一側:反綠委罷免運動
的確,相比於支持或親近民進黨的反藍委罷免運動,在藍白兩黨一側的反綠委罷免運動帶著更加鮮明且更直接暴露是由特定資產階級政黨發動罷免的事實。
對於當前的具體事態而言,是否有著「公民團體」積極參與與自主發起的形象,並不是一個重要且不容忽視的因素。因為在親民進黨一側的「公民團體」的確比起過往,有著更鮮明更清晰與民進黨官方或綠營地方民代緊密聯繫的色彩。
罷免運動的兩個陣營,雙方的基層支持者與參與者,都清晰的表現出對於特定資產階級政黨的相對認同與支持。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該簡單的認為民進黨支持者反對國民黨,是全然錯誤的;相應的,藍白兩黨支持者,反對民進黨,也絕不是全然錯誤的。
在藍白支持者當中,構成其厭惡或憎恨民進黨的理由,總體而言並不一致。這兩個政黨的支持者其政治認同的共通點與歸結出來的意識形態傾向也有著相對顯著的區別。
在這裡我們無意詳述兩者的詳細區別。先就兩者同樣厭惡或憎恨民進黨談起。
在民進黨過去近九年的執政中,固然經濟成績單相對亮眼且因著中美帝國主義衝突的外溢紅利,給台灣社會帶來了顯著的財富效應,更甚至相當程度的「改善」了眾多台灣人民(這裡面當然包括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對於台灣社會的主觀感受與認知。
然而,這一過程絕非雨露均霑、它伴隨著產業與社會的兩極化、仍有相當多數的台灣人民(這是跨階級的),並沒有在這九年間獲得有感的財富效應與改善,甚或主觀感受與認知變得更加不滿與悲觀。或因著諸多複雜且相互交織的因素,使得對民進黨政府的九年執政有了更多不滿與憤怒——例如詐騙問題、反性平進步的保守主義、兩岸問題、房價問題、勞權問題、司法問題、戰爭焦慮、親中共情緒、緬懷黨國、對民進黨貪腐的厭惡等等。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認知與意識是複雜的,有著相對進步的成分,也有著保守反動的成分。在親近或支持民進黨的台灣人民當中,也有著同樣現象,甚至相同成分,只不過總體組成與帶來的認同結果不同罷了。
同樣的,面對反綠委的罷免運動,我們並不懷疑它將能夠得到相當一部分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同情與支持,甚至是積極參與其中(即便是在藍白政治人物的動員號招之下)。
面對這些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我們同樣不認為馬克思主義者應當選擇沈默或者簡單視之為被藍白兩黨愚弄的笨蛋。
我們會這樣告訴支持罷免綠委運動的他們,即便他們不必然會全然認同與接受:
1. 如果你認為民進黨很貪腐,所以你支持罷免綠委。那麼你所需要的不只是參與罷免綠委的運動,你同樣也需要看到藍白兩黨各自也都經不起「清廉」二字的檢驗。關於國民黨貪腐的歷史與惡形惡狀,在歷史中不僅是罄竹難書、更是一以貫之。你認為民進黨勾結黑金及詐騙,這是事實,然而國民黨在這方面更是先行者與有著更為熟捻的實戰經驗,而民眾黨固然年輕與缺乏經驗,但它內部同樣不缺乏這樣的成分與慾望。因此,如果你真誠的反對貪污腐敗、中飽私囊、竊取民脂民膏的政黨,那麼罷免綠委可以是第一步與起手式,但你需要的不僅是罷免綠委,更是需要反對藍白兩黨。
2. 如果你不滿於民進黨與居住正義為敵或是面對高房價與炒房沒有有效作為。那麼,你也需要認清,國民黨與民眾黨也並非能真正落實居住正義與打擊炒房的選擇。這兩黨同樣極力爭取建商的政治獻金與支持,這兩黨固然在居住與房市政策上與民進黨有所不同,但同樣不能給台灣的「無房者」以徹底的居住權保障。固然柯文哲於總統大選期間的居住與房市政策,比起藍綠兩黨候選人顯得更具進步性,然而這並不妨礙他與建商沈慶京建立緊密的「政商勾結」。所以,如果你的願望是一個落實居住正義與終結炒房的台灣,那麼你需要的不是藍綠白三黨或選擇灰心喪志,而是轉向支持建立一個真正能獨立於建商財團之外、為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福祉打拼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即便它仍未萌芽。
3. 如果你憤怒於民進黨的九年執政帶來了更大的貧富差距與社會分化、如果你感到民進黨同樣是為財團與有錢人服務的政黨、如果你不滿於物價一直漲、薪水沒啥漲。那麼,你也需要看到,藍白兩黨不僅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它們甚至也是惡化這一問題的幫兇之一。具體來看,國民黨有著豐富的犯罪前科,民眾黨在這方面的前科還不夠多,所以仍有許多「小草」真心相信民眾黨能辦的更好些,壞事做的更少些。然而,成立不足五年的民眾黨,已經有了許多與藍綠同質化的具體事蹟,向「金權政治」迎合腐化的速度比起民進黨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你不應該再把期待放到在野的兩黨身上,你應該開始期待與支持台灣必須要有一個真正獨立於政商權貴之外、對抗金權政治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
4. 如果你焦慮著民進黨一面倒的屈從於美帝國主義親美反中的路線,讓台灣一步步走向軍事化與備戰狀態、更緊張的兩岸軍事對峙,深怕台灣成為下一個帝國主義代理人戰爭的戰場。那麼你所需要支持的絕不是藍白兩黨,這不僅是因為它們從未明確的反對軍事化,更是因為他們即便有無與中共獨裁政權合作的事實,他們也無法給兩岸矛盾帶來最好的解方。思索中美對抗下的台灣前途,沒有正常人樂見台灣成為下一個烏克蘭、也沒有正常人願意讓台灣被中共獨裁政權征服,絕大多數人既不願意讓台灣成為戰場、也不願台灣淪為獨裁統治禁臠。親美、親中或甚至嘗試中美平衡,都不能給台灣既有的相對和平與民主權利以足夠的保證。要有最好的解方,你應當支持建立一個明確反對軍事化、反對台灣淪為強權博弈棋子、不依附不屈從中美兩大強權,但同時積極爭取中美兩國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同情支持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讓中美台三國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共同來反對台海潛在的代理人戰爭風險與軍事對峙,同時不以犧牲台灣既有的民主權利為代價。
5. 所以,你需要一個能夠徹底清除官商勾結與貪污腐敗、實現居住正義與「公平正義」、反對軍事化與台海戰爭風險,並且獨立於中美強權之外,聯合中美兩國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共同反對獨裁壓迫、對抗資本專制剝削與社會不公、不讓台灣淪為中美代理人戰爭戰場或遭受中共獨裁政權併吞,為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服務,而不是為本國奴隸主、為特定強權賣命的政黨。
罷免團體「地動刪瑤」近日提交2839份連署,召集人表示對通過有信心。(民視新聞)
「工人階級奪權」
這樣的舉例說明是為了示範怎麼向有特定政黨傾向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去解釋我們的綱領與共同志業。關鍵的是,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需要面向這些仍受到藍綠白三黨影響或「政治冷感」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現在受到左翼影響的只是微不足道的極端少數),從他們既有的政治意識與認知中,找出相對具有進步性的那一塊,連結並拓展至我們的綱領與政治願景。或許我們的示範不夠細緻或完美無瑕,我們期待有同志能對此做出更大的貢獻,但我們相信,這樣的方法,不僅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
至於相對保守反動的那一塊,我們則需要耐心且有技巧的反對它、與之對抗、設法孤立它分解它、並說服與啟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拋下那些保守反動的政治偏見。在這過程中,馬克思主義者應當善於且敢於鼓勵與推動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對抗各種保守反動的政治偏見——例如種族主義、性別主義、對中共獨裁或美帝國主義的幻想等等。而非將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保守反動浪漫化、或屈從迎合這一現實。
左翼與馬克思主義者有責任設法(即便當下心有餘力未逮),提高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政治覺悟與進步性,使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組織及其代表,能夠成為反壓迫、反剝削且代表社會進步的先行者,而非只聚焦於自身經濟利益的狹隘視野內。
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要贏得自身的解放,從而解放整個社會,實現工人階級民主制與終結資本主義,需要贏得政治與經濟上的統治地位。要贏得這一地位,就必須要有自己的階級政黨,而這一政黨必須能夠成為受壓迫受剝削者公認且信服的代表與領導,必須被視作為能使整個社會更加進步與公義的力量,必須證明自身比起資產階級及其政黨更能夠管理好這一社會,甚至它要能贏得全國的工人階級與小資產階級的政治支持,孤立資產階級及其政黨,這樣它的歷史使命才是有可能實現的。
這也就意味著,對於追求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同志們而言,我們固然得設法支持或推動工人階級的經濟鬥爭,但我們不能滿足於此,我們得讓工人階級及其組織與代表,在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自己的觀點與主張,並為著社會進步與對抗壓迫與剝削而戰,並爭取成為全國人民(撇除資產階級之外的,下同)的領導者。無視了任何一個重大且受到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都將可能有礙於共同願景的實現。
所以,要實現所謂「工人階級奪權」的政治願景,得有能夠擁有全國人民支持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要有這樣的黨,得有能承擔這一任務的一大群工人階級政治代表與遍佈全國的、扎根於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之中的組織機構,以及相應的政治綱領。但要能有這樣的一大群能承擔此任務的工人階級政治代表以及相應的政治綱領,需要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同志結合著現實的社會運動與當前尚未成熟的階級鬥爭,耐心且長期的灌溉培育與鍛造磨練。
面對藍綠白大亂鬥的罷免
歸納以上,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的同志們,在看待藍綠白大亂鬥的罷免運動,不應當採取一種「那是鬧劇,置之不理」,或設法跳過說服廣大支持藍綠白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轉向支持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任務。
面對支持這三黨的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我們應當敢於承認他們政治認知與願望中部分的、有限的、甚至受扭曲的進步成分,從這一個成分出發,引導他們得出離開藍綠白,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結論。
應當大膽的支持他們去罷免藍綠白三黨、反對藍綠白三黨,即便現在還只是止步於支持某一個、反對某一個。讓藍綠白三黨的政爭因著大罷免亂鬥的火上澆油與推波助瀾,升級到無可挽回、血海深仇、非得鬥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我們都知道會有暫時結束與短期止戰的那一天,但這一個過程將刺激與激活更多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看見藍綠白三黨的真面目,並從中學習到更多政治參與與對抗的經驗,也能使其對於「罷免權」這一民主權利的工具更加熟悉。
這完全不等同於我們支持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成為藍綠白三黨的啦啦隊與追隨者。因為事實上,不論我們反對也好,支持也罷,都不改變他們當前不是在藍綠白三黨之中選一個或採取政治冷感的事實。
我們當然不支持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去做藍綠白三黨或政治冷感的啦啦隊與追隨者。但我們面對當前的事態,需要先看見與嘗試抓住他們各自政治願望之中那部分有限且受扭曲的進步成分,然後引導至「終須反對藍綠白、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結論。
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政治冷感是統治階級樂見的,相比於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支持藍綠白其一同樣有害,甚至可能是更加有害。政治冷感是完全放棄了政治參與與影響政治進程的可能性,選擇沈默與無可奈何是奴隸最可悲的投降主義,這並不比追隨了某一派統治階級代理人的政黨更好些。
總結來說,面對藍綠白大亂鬥,我們樂觀其成,工人階級要覺悟要獨立於資產階級黨派之外,資產階級黨派的分裂與對抗會提供一個更有利的客觀條件;面對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參與其中,我們支持他們建基於那有限的進步成分去罷免他們所反對的資產階級政客,但我們還要告訴他們:你們的進步願望,最終非得透過反對藍綠白三黨,建立一個你們自己的階級政黨才能完成。
或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立場與方法,豈不是在給資產階級政黨間的政爭造勢哄抬嗎?
不是的,這是對於現實的錯誤理解。我們沒有辦法造勢哄抬,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是跟著他們走的,並沒有跟著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走。我們既不可能客觀上達成造勢哄抬的效果,也不可能客觀上達成勸阻他們冷漠旁觀笑話看待的效果。
我們遭遇的事實與挑戰就是,當他們還將要好一段時間都跟著這些資產階級政黨走的時候,我們怎麼在他們當前的政治意識與願望中,找到一條讓他們「脫隊」的路徑。即便不是一試就靈又立竿見影,關於這條路徑的探索與辯論,都有其深刻的政治價值。
具體問題還是得具體考慮,滑坡是不好也不正確的。罷免運動就是要拉下現任的民選代表,這些民選代表無非是藍綠兩大資產階級政黨的職業政客之一。罷免運動不是拿槍殺人、也不是帝國主義戰爭、更不是內戰。
在當前的具體情況下,它就是資產階級政黨的政爭結合著其支持者的政治認知與意識,將政爭的範圍從統治階級及其代理人之中,試圖擴大到全社會的範圍之內,他們彼此訴諸自身的支持者,要以全民投票的方式,鬥掉自己的政治對手。認同藍綠白三黨之一的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也支持、參與、關心於其中,設法罷掉特定資產階級政黨的職業政客,以此追求他們認為「更好的未來」。
因此,在我們看來,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捍衛與學習使用「罷免權」這一民主權利的工具,拉下資產階級職業政客是對的。
但問題在於即便罷免成功能夠換上去的只是另一個資產階級職業政客(可能更糟糕,或沒那麼糟糕),缺點在於這一過程相當受到某一資產階級政黨的主導或高度影響。面對上述問題與缺點,我們得從中引導、推論至提出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的目標與必要性。
托洛茨基在過度綱領中總結過去的經歷告訴我們,必須幫助群眾從日常鬥爭中找到與革命社會主義之間的橋樑,因此將罷免運動中群眾的願望,引導至建立左翼工人階級政黨是必要的。
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與馬克思主義者的挑戰
當前在台灣,馬克思主義者與左翼運動同志無法決定與有效的改變客觀條件與活生生的政治進程,我們也無法立竿見影的改變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政治意識,也或許悲觀的說,我們的努力可能終究無法帶來顯著的改變,也或許能改變台灣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政治意識的關鍵力量根本並不在台灣一國之內,而將在未來的世界工人階級運動中。
但樂觀也好,悲觀也罷。我們都得承認勞動群眾與工人階級的政治意識,是我們必須引導與改變的;對於改變與引導的路徑究竟長得如何,大家有不同見解,這是正常的。但是,眼望著那些絕大多數仍受到藍綠白三黨影響與主導其政治意識的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我們絕不能迴避與無視要在政治意識上把他們從藍綠白或政治冷感中,爭取到未來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旗幟下的挑戰。
馬克思主義者不該簡單的認為,這樣的挑戰透過科學社會主義理念與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宣傳與政治鼓動就能達成、這樣的挑戰透過與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就能達成、這樣的挑戰透過協助或帶領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經濟鬥爭就能達成、這樣的挑戰透過以勞動者代表為名角逐議席就能達成。
但如果擁有共同志業的人們,能夠團結起來、求同存異、攜手共進(這當然也是距離現實有著相當大距離的主觀期望)把這些任務彼此聯繫起來,一起辦好它、甚至辦的更多、辦的範圍更大。那麼,要實現獨立的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政治鬥爭及建立相應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一個真正能具有群眾性影響力的左翼工人階級政黨,這一目標就離落地實現更加靠近。
因此,對於當前藍綠白政爭的觀點交流與討論,在我們看來不會是沒有意義的空談。它具體聯繫著我們該如何看待當前的廣大工人階級與勞動群眾的政治意識及我們應如何引導他們「脫隊」的任務。
針對罷免運動的綱領
如上所述,馬克思主義者不應該置身於台灣資產階級三黨政治鬥爭的政治事件之外,也不應該成為特定資產階級政黨陣營的啦啦隊。儘管我們都清楚,藍綠白三者作為資產階級代言人,都不會是無產階級的政治代言人,但在現實的政治運作過程中,我們仍應提出左翼的替代方案,以此表示我們對這起事件的觀點:
-
反對一面倒的支持特定陣營之罷免運動,工人與勞動群眾應拒絕成為藍綠白陣營的附庸。
-
支持由勞動群眾、工會等勞工組織發起策略性罷免的替代方案,藉由整理各選區罷免立委的親資、腐敗和其他的反動傾向,以此提出符合勞動者階級立場的罷免名單,並選擇最糟糕的若干立委來推展罷免運動。
-
假設罷免運動能順利推展,工會與勞工組織應當提出自己的參選代表,提出相應的親勞工與民生保障綱領,其目的在於推動與建立工人階級政治代表競選運動的經驗,以及宣傳工人階級獨立政黨之重要性。
-
上述訴求,不僅能將「罷免權」連結到勞工運動,更能以勞動者的階級立場取代資產階級政黨相互罷免的政治惡鬥。
-
在目前工會組織率低落的前提上,要執行此替代方案固然有其難度,但這也就說明,放寬工會組織門檻、廢除集會遊行法等政策改良是必要且須同步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