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信任檢驗

2021年12月18日,淪為藍綠對決的四項公投[1]案投票結果正式出爐,四案投票結果分別是:

1.重啟核四:不同意票52.8%,同意票47.2%

2.反萊豬:不同意票51.2%,同意票48.8%

3.公投綁大選:不同意票51%,同意票49%

4.珍愛藻礁:不同意票51.6%,同意票48.4%

這四項公投的選舉結果,並不等於「是非對錯」的直接展現,而是對於台灣民意的一次檢驗。

這個結果告訴了我們,民進黨政府仍然能在民意上佔據著相對多數的支持,儘管只是略多於反對方,但藉由鋪天蓋地、緊鑼密鼓、處處可見的立場宣傳,民進黨政府扭轉了起初的民調頹勢[2],在這四項公投中贏得險勝。這結果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感到詫異,但事實上並非無跡可尋。

就我們的觀察而言,「經濟牌/經濟選民」是民進黨政府最後扭轉頹勢的重要因素。

在公投選前最後幾週,多位企業家、金融業知名人士、企業聯合組織、網路輿論意見領袖[3]等等,紛紛加入為民進黨政府催票的行列,以不同的說詞與論據,將相當一部分著眼於台灣經濟與金融市場發展的「經濟選民」,拉攏進民進黨政府的政策立場之中。

但同時,讓我們檢視另一個投票結果所透露的民意訊號顯示,不論是民進黨、或國民黨,皆明顯的無法有效催動出上一回總統與立委選舉的得票數。在四項公投中,不論是同意一方或不同意一方,皆是看得出來明顯的低於2020年藍綠兩黨在不分區立委或總統選舉中的得票數。

可見,這四項公投選舉,並沒有刺激與點燃整個社會的政治熱情,所催動出來的恐怕主要是藍綠兩黨的基本盤選民[4]與所謂的「經濟選民」。

這個「險勝」的結果無疑也是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一種警告。警告著民進黨,它的選舉動員力與支持度並不那麼穩固,且不具備壓倒性優勢,未來若再有一波重大的政治挫敗或招來民怨的政策,將可能在2022年的九合一大選遭遇全面敗選。這也是為何在選舉結果出爐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選後記者會中神色凝重、面無喜色的原因。

在2020年、民進黨壓倒性的戰勝國民黨,時隔不到2年、淪為藍綠對抗的四項公投,卻僅能贏得「險勝」。而民進黨既有的「反核」政策,其相對支持度明顯的高於民進黨昨是今非的另外兩案——「反萊豬」、「護藻礁」,這個得票差額的存在,反映了有一小部分的「反核」選民,在反萊豬與護藻礁兩案上,選擇站在民進黨的對立面。對於台灣反核運動及其支持群體若不陌生,絕不會認為他們會有支持國民黨的傾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藉由催動「經濟選民」所贏得的險勝,未來也將可能因為經濟情勢的變化、金融市場的波動、經濟增長的短期減緩而招來反噬。然而,過去曾經因著「食安」、「環保」、「民主主義」而選擇支持也如此自我宣稱的民進黨,陪伴該黨成長發展的好一部分人,在這一次,恐怕是極其感慨與怨嘆。當然,這前提是那一部分人仍不忘初衷。

我們相信,必定有好一部分對民進黨感到失望、對國民黨感到憎恨的進步派選民,在這一回公投中選擇睡覺、選擇逛街、選擇不投票,來表示他們的不滿與無奈。同時有著更多無動於衷的「冷感中間選民」不知所以然、毫不在乎這一回公投。

 

重啟核四失敗,是台灣之福

值得慶幸與歡呼的,是由國民黨與黃士修等人所推動的「重啟核四」公投,成為此次公民投票中最大的失敗者。某種程度而言,可說是反核四成為了台灣社會中的多數共識。危害公共安全與阻礙能源轉型的攔路虎,可說這回將是身受重傷。這個成果,屬於過去所有投入在反核運動中的社運團體與支持民眾,這是一個社會進步成果扎根的展現。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反核方沒有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擁核派的得票數。

出於歷史包袱與過往的反核傳統,民進黨政府絕對不能輸的這項重啟核四公投,有了這一投票結果,算是這一回四項公投選舉中唯一令真正的進步派與左翼心裡寬慰的事情。

禁止萊豬失敗,反應了選民們的價值抉擇

對於萊豬的食安疑慮,仍然有著具體可見的例子,存於真實世界之中。歐盟仍然禁止著含有萊克多巴胺之肉品,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仍堅持著台灣豬農不得使用萊克多巴胺,這位主委也曾於立法院受質詢時表示——台灣消費者不想吃萊豬、但我們開放萊豬進口、然後增加對外經貿談判優勢,這會是最好的結果。甚至,民進黨政府在為此政策背書時所強調的,也並非著重於安全性、而是著重於消費者可以選擇不吃、不開放對於台灣經貿關係不利。

可見,萊豬有食安疑慮一事,僅是歐盟政策、陳主委過往言論,皆足以為證。

也因此,這一案公投的結果,並不能簡單地說是「食安」輸了、「萊豬」贏了[5]。而是有參與此次公投的多數選民們更加重視台美關係,生怕因為禁止了萊豬,而使得台美關係打折扣。但諷刺的真相是,台美關係之遠近,並不在於萊豬開放與否。

珍愛藻礁敗選,證實了多數選民們的發展主義傾向

對於堅定的國民黨選民而言,擁核/護藻礁是一種組合性的投票選項,彼此作為互補。擁核,出於某種盲信的技術信仰、或宗教式的支持這一「國民黨原則」;護藻礁,則是簡單的尾隨國民黨的立場取態。僅有極端無知之人,才會認為台灣環保運動之主要參與群體,來自泛藍營選民與支持者。也因此,若是這一回國民黨沒有騎劫利用「珍愛藻礁公投」來作為打擊民進黨的工具,那麼珍愛藻礁公投的結果,恐怕更不利於護藻礁一方。

在一個經濟發展成長、滿足企業用電需求的前景下,參與該次公投的選民,選擇了遺棄有著7600年歷史的藻礁生態系。選擇相信、或者自我說服政府有善盡保育責任,僅是某種道德感上的自我掩飾。這些選民最關切的,仍是經濟發展。真情真意守護藻礁的人們,是勇敢且堅定的為台灣環境保育打拼的鬥士。只可惜,群眾這一回並不站在這些環境鬥士身旁,他們選擇站在企業與經濟發展身邊。

公投綁大選,其實無足輕重

對於公投綁大選一案,事實上不論綁與不綁,結果都不一定有利於進步派或保守派。公投終歸是一場政治對決、意識形態對決、組織力對決。決定勝敗的,是雙方的宣傳動員、組織實力、以及廣大群眾在此情勢中的投票傾向,而不是投票的時間點。

內政部長徐國勇先生曾說到,綁大選要增加更多選務人力、甚至加開投開票所、或可能造成2018年台灣選民投票投到天昏地暗的亂象。但事實上,正如徐國勇部長所言,增加臨時性人力、加開投開票所、分散投票人流、便可以解決排隊投票排到天荒地老的問題。

又或者,也有民進黨人/台灣基進黨人說到,公投不綁大選,才能夠讓公投事項有充份的民主討論,有充份的意見交流,再交付選民投票抉擇,使公投事項不被政黨/政客所綁架,讓選民獨立判斷。

這樣的說法,在我們看來或許是天真、或許是謊言,事實上公投選舉不論綁不綁大選,選民們總是得在意見領袖/政黨/社會團體/企業家組織等等有名望者及組織來決定其最終的投票意向。且看這一回公投不綁大選的實例,四項公投案,又何嘗不是政黨與意見領袖、社會團體、企業家組織之間的實力對決呢?藍綠兩方面的政黨與政客們,又何嘗不是頃巢而出將自身與某一公投立場捆綁在一起嗎?

又有多少選民真的能夠做到「充分的民主討論、意見交流」呢?又或者只是選擇一個願意相信的對象,或更加偏好的價值取向。我們相信不會有人天真的認為,所有投票之選民,都已經對正方反方之意見、論據都做過充分的研究、甚至實地考察,然後才去投票。

事實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下的全民選舉,是不可能做到「充分的民主討論、意見交流、選民獨立做判斷」。因為在這些公投案背後所需具備的相關專業知識、意識形態抉擇、利弊思考與判斷,對於大多數庸庸碌碌於生計與日常的人們,太困難也太艱澀。

最終仍然是不同政黨、不同組織、社團等勢力的實力對決。也因此「公投綁大選」這一投票結果,事實上僅是證明了,買單接受民進黨政策的選民,投票更為踴躍積極。僅此而已。

「經濟選民」的樣貌輪廓

正如自由時報於開票當晚所採訪的不具名黨政高層所承認的,經濟選民是決定了公投結果的關鍵群體。這一點與我們先前的預判不謀而合。

「經濟選民」這一概念所指涉的群體,代表著一群沒有特定偏好藍綠或其他黨派、沒有特定意識形態傾向,只關注於哪一個政黨執政及其政策對於經濟成長與發展有利,尤其要對自身資產、財富、所屬產業有利。

可以確定的事情是,在近兩年中,台灣經濟成長表現突出[6]、疫情防控優於世界多國、台股創高[7]、房市熱絡[8]、還有民進黨政府順應著中美衝突之趨勢而推動的台商回流「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投資總金額達到1.5兆元新台幣等因素的背景下,經濟選民們無疑對於台灣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對執政的民進黨存有好評,也在上述因素中獲得資產增值、財富增加、心情愉悅。同時,經濟選民也因著台灣股市的熱絡[9],得到規模上的快速擴張[10]、平均年齡的向下延伸、年輕化。

在12月18日公投結果公布後,在知名網路論壇PTT中的股市討論區,便隨即出現一股樂觀氛圍,眾多討論區的鄉民紛紛留言到:「坐等萬八!」、「沒有兩萬點我不接受的!」等類樂觀看好台股後市的言論。

誠然,公投結果與台股後市走向毫不相干,但在眾多知名股市與財經意見領袖的影響下,仍是一面倒的積非成是。

投票結果公布後的這一現象與輿情,也讓人們得以知微見著——期待股市走升的情緒與人們,也在此公投中成為民進黨陣營的臨時盟友。這一現象對於執政的民進黨而言,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只要台股持續多頭,台股參與者對於執政黨的普遍認同度就更高,反之、如果未來台股遭遇波折與一時的低氣壓、又剛好碰上選舉,那麼執政的民進黨將頓失好一部分經濟選民的選票。

就我們來看,仰賴經濟選民來獲取勝選,這一成果是脆弱且不穩定的,純正的經濟選民是隨時都會翻臉不認人的。之於一個政黨而言,要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需要仰賴的是理念與意識形態。如果民進黨要憑藉「經濟選民」贏得2022年與2024年的選舉,勢必得一定程度的滿足其資產增長的願望,否則將遭到狠毒的反噬[11]

國民黨與侯友宜

好一部分民進黨人將這一結果視為國民黨再次遭到選民的唾棄,但如果我們對照著兩黨對決的投票取向來看,鮮明的事實反倒是藍綠對決間的差距大幅縮小。

比照著藍綠兩黨對決的選舉模型來做個比較:2020年蔡英文與韓國瑜的對決:蔡英文57.13%、韓國瑜38.61%。[12]足足相差將近20%。

然而此次淪為藍綠對決的公投選舉中,藍綠兩方面的投票立場之得票比率差額最高不過5.6%,最低僅有2%。而且還是因為經濟選民的支持,才得以有這些微差距之勝。可見,蔡英文總統的神情凝重,不是沒有來由。

諷刺的是,以些微差距落敗的國民黨,卻顯得無比沮喪、可見原先抱持著無比巨大的信心與期待。在這樣的沮喪與挫敗中,甚至有一眾國民黨支持者更加猛烈的圍剿著不願明確表態的侯友宜,要求其退黨、指控其為叛徒。

的確,以侯友宜當前在國內的民意與聲勢而言,若公開高調的為國民黨立場清晰背書與支持,很可能這場公投的結果將有所不同。

然而,「獨善其身」的侯友宜,所掛念的絕不是國民黨的勝敗、所心繫的絕不是台灣未來將如何,而是自身的從政前途,他不願明確表態其立場,第一是出於要利用模糊不清的冗文廢文[13]來迎合不知所以然、漠不關心、覺得公投爭論很厭煩的「冷感中間選民」,第二是因為其人與所屬團隊無能也無力擺明立場。

出身於刑警、曾於黨國時代積極活躍於抓捕打壓黨外人士與民主運動者的侯友宜,在曾經有著害死鄭南榕的惡行劣跡上,仍能於陳水扁執政八年時受到提拔任官,又能再回頭擔任時任新北市長的朱立倫之副手,而現在又能明擺著與擔任黨主席的朱立倫不同調。

簡單概述他這樣的豐富變節履歷,其實就能充分證明了他是一個政治野心極強、且毫無原則與沒有堅定立場的投機政客,也或許很擅長巴結上司的官宦之道。這樣的人物,如今的下一步仕途已是總統選舉,身居新北市長,又豈可能以自己的前途來為國民黨做嫁呢?

像侯友宜這般的投機政客,的確有吸引相當一部分政治冷感且保守、視野狹隘之中間選民的魅力,但這一類選民絕不可能成為影響台灣前途的選票,僅會淪為被趨勢與潮流影響的一群人。

侯友宜作為一個地方行政首長而言,對於公投沒有立場、不願清晰展現其觀點,這不僅是無知無能可以形容,而是奸詐狡猾且不誠實——這一切所流露的,是他僅忠誠於自己的仕途,其餘的則是為自身仕途服務的選項。

當然,國民黨的敗選與深藍選民對侯友宜的怒火,將如何影響侯友宜在國民黨內的地位,還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他並沒有讓自己與國民黨一同淪為輸家。不可排除的,國民黨內將可能有一派騎牆政客藉機投靠侯友宜以改革國民黨為名,拱侯上位自立山頭。

 

公投之後呢?

這一回公投選舉的結果,向人們展現了幾個重要的政治訊號:

1.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選舉實力與支持度,對比起2020年,無疑差距大幅縮小。這一原因並不在於國民黨的支持度提升,而是在於2020年支持民進黨的好一部分選民在這一回沒有積極投票支持的政治熱情。

2.在雙北與桃園三都及新竹市,民進黨的立場明顯沒有得到過半數選票之支持,這對於民進黨人在2022年的選戰帶來不祥徵兆。在具有地方執政優勢的桃園市與新竹市中的落敗,將帶給民進黨人更大的連任壓力。

3.經濟選民是這一次使民進黨險勝的關鍵,這將使民進黨在未來得有更大壓力來維繫經濟選民的支持。這不可避免的將與其部分既有支持者的政策傾向產生衝突——除非他們也轉變為經濟選民。

4.「反核四」將在這次公投的勝利上,進一步成為台灣社會的多數共識。

5.發展主義的選民傾向,在這次選舉中清晰展現,雖不能斷定對比過去是強化抑或相對衰弱。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將使得民進黨政府施政中所刺激出來的環境保育抗爭,其發展更為艱困與士氣低迷。

6.親美反中的民意趨勢,成為更大的政治顯學。民進黨政府以加入CPTPP的前提為理由,所背書的「開放萊豬」政策在此次公投中得到民意授權,這個結果將在未來進一步強化美國對台政策的有效性與認受性[14]。而在未來,若美國政府沒有成功將台灣帶入CPTPP之中,民進黨當前此舉,也將遭受經濟選民的反噬/支持者的失望。然而,台灣能否加入CPTPP的關鍵乃在於美國政府願不願意在此事上,進一步的羞辱中國共產黨的顏面,或者為此調停。

在這一次四項公投案的投票結果中,投票率的明顯低迷,反映了冷感的中間選民與好一部分進步派選民沒有參與投票的意願。冷感的中間選民,可能出於氣候、追蹤時事八卦、或者因為要工作、出遊等非政治性因素,而選擇不參與投票。但對於好一部分的進步派選民而言,最有可能的答案則是——對於民進黨的政策立場不滿意,卻也不願見到投票結果有利於國民黨,因此選擇放棄投票,在許多選舉中,他們總是得「兩害相權取其輕」。

對於台灣社會中的進步力量與左翼而言,我們有責任開創一個政治選項與方案,來讓台灣社會內願意堅定守護環境保育、勞工權益、民主權利等進步價值甚或社會改造理想的人們能有一個嶄新的政治旗幟,能有一個不同於藍綠白的政治力量,使其不用在兩害相權取其輕。對於我們而言,我們將其視為一個獨立於藍綠白之外的左翼政黨,一個能夠堅定守護環境保育、勞工權益、民主權利、性別平權的政黨。推動這一政黨及其思想的誕生,也正是我們的願景與使命。

 


[1] 我們對於四項公投的政策主張,請讀者可以參考我們過往的相關論述與評論。

[2]在四項公投選舉日之前一段時期,數家媒體與民調機構的民調結果紛紛顯示,民進黨政府所提之立場,並不獲得多數民進黨支持者的認同。除卻反核四重啟一案,其餘三案皆有相當部分之民進黨支持者站在反方,支持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總體而言,上述三案皆有著全體選民之中,同意方大於不同意方的現象。即便是重啟核四一案,民進黨政府也並未有鮮明清晰的勝算。

[3]中小企業總會、財訊董事長謝金河、美國商會韓儒伯、和大工業董事長沈國榮、工具機公會、會計師公會、券商公會、投信投顧公會等等族繁不及備載,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上網查詢。

[4]同時也不能排除在藍綠基本盤之中亦有部分選民進行分裂投票。

[5] 因為現實的情況是,普遍消費者們都仍然不願食用萊豬。正如農委會陳主委所說,今年一月開放萊豬至今,仍未有進口商願意進口,因為市場沒有需求。反向証明了,消費者們也都知道萊豬有食安疑慮。

[6] 今年預估GDP成長為6%,在去年全球受疫情重創中,台灣是少有的經濟正成長之國家,成長率為3.11%,還超越中國。

[7] 台灣加權指數自20203月因疫情恐慌所導致的崩盤低點8523,逐步攀升至今為17812(截至投票日前,12/17日)。

[8] 據媒體報導,2021年六都房市「價量齊揚」。前11月產權移轉棟數達23.9萬,創近八年同期新高。

[9] 對比起白手創業當老闆、買房投資或炒房,要分食資本利得且門檻最低、最便捷的途徑無疑是股票市場,股票市場的活絡與年輕化,無疑會對於參與者帶來使其成為「經濟選民」的影響,因為他將會十分關心起自身資產價格、台灣經濟與企業發展等

[10] 2020年與2021年,台股新開戶人數已達130萬餘人。尤其是30歲以下之青壯年,在今年3月到10月間,大增了23萬人,是所有年齡層中增加人數最多、每月正成長的年齡區間。這一世代的青壯年,成長於反國民黨的浪潮中,又在民進黨執政後踏入職場、走入金融市場,成為新一代的經濟選民。

[11] 白話文來說,就是政府得用力作多台股走勢,否則若沒有步步高的向上趨勢,未來選舉勢必遭到好一部分的經濟選民背棄。

[12] 宋楚瑜的角色在總統大選中,無足輕重,不計入比較中。

[13] 此處所指之冗文廢文為侯友宜於公投選舉日前於個人紛絲專頁所刊登之沒有立場、隱蔽立場的貼文。

[14] 白話文的說,即是美國對台政策,將更容易被台灣政府與民意所接受——在為了對抗中共、在為了經貿發展等理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