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2月27日蔡英文政府在國安高層會議將「義務役兵役一年制」拍板定案後,台海衝突升溫的輿論又再次提高。然而,台海衝突升溫的「軍事化警訊」並不只限於義務役役期的調整,還包括了國防部在今年221日所公告的「全民防衛動員法」修正草案(簡稱《全動法》),更是引起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

另一方面,2024總統大選距今已剩下不到300天,升級下的台海局勢問題又再次被扣合到對台灣「下個四年」的執政擔憂上。換句話說,中美衝突的尖銳化,也將把台海局勢(以至於2024總統大選)推向國際地緣政治的風口浪尖上,明年的選舉也勢必會成為中美衝突對抗的戰場,或是台灣民心的「檢驗」。

台灣群眾該如何正確地看待目前的台海局勢?該如何去理解民進黨政府提出的一系列「以備戰來避戰」的台海軍事化策略?本文嘗試從客觀的基礎出發,嘗試解析以上問題的同時,帶來進一步的左翼觀點。

 

從兵役延長到《全動法》

隨著中美衝突加劇,美國意圖在經濟、科技、地緣政治上圍堵中國的戰略也愈發明顯。如同過去多篇文章強調的,台灣在這種衝突的大背景下,其地理位置與科技供應鏈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由於台灣長期的歷史底蘊,加上民進黨政府的國策,使得台灣成為一個相當親美的國家。對於美國來說,台灣政府的「效忠」無疑是反中戰略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特別是在科技戰中,其必須將台灣的晶片產能等重要技術牢牢地掌握在手中。因此,拜登政府對於台灣的「親美意向」自然格外重視。

然而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時,其目的實則上是期望將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產能加速轉移至美國[1],但卻為整個台海局勢帶來更深遠的影響。在中共展開大規模軍事演習作為對裴洛西訪台的「回擊」後,台灣群眾對戰爭的恐懼與擔憂則更具體的被投射出來。舉例來說,去年的九合一大選中,在民進黨大敗的後續檢討中,我們可以得出台灣群眾擔憂台海爆發戰爭的結論──特別是從後見之明來看,兵役延長與《全動法》等政策的推行就是民進黨政府擔憂戰爭爆發的最佳證據。

儘管戰爭爆發的擔憂,讓民進黨政府迅速祭出備戰政策,但是,兵役延長與《全動法》又加深了台灣群眾對於使源於裴洛西訪台時所帶來的戰爭恐懼。

可無論是兵役延長還是《全動法》,都無法從本質上解決中美衝突對台灣民主權利的蠶食鯨吞。特別是惡名昭彰的《全動法》,其不僅賦予了民進黨政府實行威權統治的正當性,更讓民進黨政府得以透過《全動法》控制社會輿論、打壓言論自由,甚至是讓更早期的《數位中介法》借屍還魂。儘管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將「廣納意見,讓修法更周延」,但同時也強調未來仍會持續推動《全動法》

數據表示,儘管有近70%台灣群眾支持兵役延長,但根據另一份民調,有過半的民眾不支持自己或家人上戰場。這樣的情緒明顯是矛盾的,其更說明支持延長兵役並不是因為愛國主義、抗中保台,而是出自傳統偏見和個人情緒表態。另一方面,2024歲青年對兵役延長有更大的反彈,

我們不僅要重申青年的民主權利,讓青年不會因中美帝國主義衝突而失去寶貴的生命之外,還要再次指出備戰只會順應美國帝國主義的戰略我們必須明確的反對兵役延長與《全動法》,反對讓台灣群眾(尤其是青年)成為帝國主義砲灰。事實上,這些政策不僅無助於解決台灣所遭受到中共獨裁政權的文攻武嚇,還會讓民進黨政府擁有打壓反戰運動、實施威權政策的法權依據,進而將台灣推向軍事化的衝突邊緣。烏克蘭的例子也證明,其備戰多年的結果反而加速戰爭的到來,這正說明,台海戰爭並不能透過備戰來阻止。

同時,我們不認為中共是瘋狂愚蠢的,發動台海戰爭,中共很可能陷入戰爭泥沼中——最嚴重,甚至可能危及執政延續及其國祚。對於意圖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中共來說,爭奪霸權才是「首要目標」,而台灣問題則是「重要的一個因素」。也正因為如此,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也才會指出,中共面對台灣問題必須要「沉住氣」,其背後反映的,正是投入台海戰爭會落入美國的戰略陰謀中。同樣的,這也是習近平不斷強調和平統一的原因。

全動法》管制媒體、16歲學生投入戰場? 國防部:不影響人民平時自由| 台灣好新聞TaiwanHot兵役延長與《全動法》正在將台灣推向軍事化道路(圖:總統府)

 

備戰與反戰

今年3月,由四位學者所提出的「和平、反軍火、要自主、重氣候」反戰聲明,其四大訴求包括:

  1. 烏克蘭和平:要停戰談判,不要衝突升溫

  2. 停止美國軍事主義與經濟制裁

  3. 不要美中戰爭,台灣要自主並與大國維持友好等距關係

  4. 國家預算用在民生社福與氣候減緩而非投入戰爭軍武

若仔細檢視訴求內容,可以得知其四大訴求的焦點集中在「重建中美平衡」的等距外交策略[2],並試圖提出進步的改良訴求(例如提高社福預算、減緩氣候變遷等)。然而,聲明內對美國帝國主義的批評,卻也遭到台派人士攻擊,指稱這份聲明和參與聯署的學者是「疑美論」抑或中共同路人。

客觀上,這份聲明所建立的民意基礎是指向那些害怕戰爭爆發的台灣群眾,不難發現,這些台灣群眾害怕戰爭的政治情緒最早可源自於烏俄戰爭爆發,並在去年8月的圍島軍演後大量增加;而諸如前述的兵役延長和《全動法》,則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之功用

在經歷過2019年至2020年中共獨裁政權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後,支持台灣獨立的群眾對於中共獨裁政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所抱持的不信任也水漲船高。特別是隨著中美帝國主義衝突日益尖銳化,以習近平為核心的統治圈所推動的威權民族主義更時刻威脅著台灣群眾的民族自決權。因此,我們並非不能理解那些試圖尋求民族自決的台灣群眾為何會將這份聲明視為親中的「投降書」,但我們也得指出,尋求與美國帝國主義靠攏,同樣不能爭取到台派群眾所寄望的民主自由。當前美國對台灣的重視是建立在其對台灣半導體製造產能的需求,以及期望將台灣「烏克蘭化」以此消耗中國實力的基礎之上,而起草這份聲明的學者們同樣意識到了美國帝國主義對台灣民主權利的威脅,事實證明,這種威脅確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以備戰來避戰」看似合理,但實際上,現今美國對台灣的大量軍備案,不僅對解決台灣的民生問題毫無幫助,更無法起到保護台灣的作用。歷史上無數的例子證明,軍事衝突不僅無助於對和平的保障,更會將更多無辜的基層人民拖進軍事衝突的泥沼中[3]我們支持將這些軍事預算投入社福保障,並用於促進勞權(例如預防勞保破產、提高勞工退休金等等),為台灣基層勞工家庭提供更完善的福利網絡

當然,以上並不是說台灣群眾就完全毫無選擇,只能任人宰割或成為帝國主義衝突下的犧牲品。如同我們在過去強調的,備戰並不能達到反戰的目的,而是需要建立一場反戰運動。更精確地說,反戰運動並不能縮限在台灣,而是要結合中國、美國的基層群眾與勞工,共同建立國際的群眾性反戰運動。對比之下,儘管這份反戰聲明存在一些相對進步的訴求,卻沒有聚焦在反對帝國主義角力、建立國際反戰運動的正確綱領之上,而是試圖透過這份聲明尋求台灣的「自保」[4]。在中美衝突的大背景下,台灣絕無可能靠一國一地的力量來明哲保身,更進一步來說,這樣的「自保」即使能成功,也極為容易被後續的帝國主義衝突所推翻。

台學者倡反戰批美「詐騙集團」 籲社會省思對美「自我殖民」由學者提出的「反戰聲明」存在進步的改良訴求,但也有相應的弱點(圖:香港01)

 

親美外交與親中外交

近期蔡英文出訪台灣在拉丁美洲的邦交國,並在45日面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而在3月底,國民黨籍前總統馬英九也以祭祖為名,前往中國進行訪問。這場由「雙英」進行的出訪不僅被外界視為是中美台關係的最新進展,同時也是台灣親美外交與親中外交的一次交鋒。

事實上,這場親美/親中外交的爭鋒,早在上個月就已展現出初步端倪。315日,美國聯邦眾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小組等六位眾議院議員就已到達台灣,就台美經貿與安全問題進行交流;對比之下,同月26日宏都拉斯正式宣布與台灣斷交,為這場中美外交的較量揭開序幕。

同樣在315日,宏都拉斯總統就已準備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報導指出,台宏在此時斷交可能是由於蔡英文即將出訪中美洲友邦與美國所導致。

45日所舉行的「蔡麥會」是台灣總統首次在美國境內與美國第三號領導人進行會晤,然而這場面談卻一定程度上受到民主黨的冷落,可見拜登政權想低調處理蔡英文的來訪。就會議結果來看,雙方達成的共識包括持續對台軍售;強化貿易、經濟等合作;促進共享價值。其中最關鍵也最重要的,莫過於美對台的軍售案。誠如上述所分析,這場會談實質上是確保美對台的軍售得以繼續運行,同時亦是美國推動民進黨政府繼續服膺於美國的戰略。在「蔡麥會」後由中共所發起的台灣海峽聯合巡航,明顯是中美衝突下的一種相互讓步,其原因於這次巡航在規模與威攝力上都遠小於去年8月的軍事演習。

與蔡英文出訪截然不同的是馬英九的訪中行程。有評論指稱,馬英九訪中行程的關鍵目的有二,一來是為了減低軍事衝突爆發的風險,二是為藍營明年的選戰做準備。我們認為,這樣的評論並非空穴來風,其不僅攸關到國民黨在2024的總統大選,更是中共要達到和平統一的統戰手段[5]。從2022九合一選舉開始前,藍營就已提出「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的口號;而當民進黨政府順應美國的戰略布局,祭出一系列與軍事化相關的政策時,國民黨則基於選舉利益的考量,將明年選戰的策略矛頭指向兩岸合作(或是兩岸和平、兩岸互信)。

▲▼台灣總統蔡英文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圖/路透)確保美國對台的持續軍售,是蔡麥會的一大重點(圖:路透社)

 

打造獨立於藍綠白外的反戰運動

2024的總統選戰逐漸被定調成「抗中保台/兩岸和平」的選擇。在親藍人士的論述中,蔡英文、馬英九的雙英出訪成了「戰爭與和平之爭」;反之,在親綠陣營中,雙英出訪則轉換成了「民主與獨裁之爭」。

但是,無論是選擇上述何者,台灣群眾都不會享有真正的和平與民主。我們過去已討論過國民黨政府勝選,其轉向中美平衡的客觀可能性也會隨之提高,但就如我們在這篇文章中強調的一樣:

只要台灣民意轉向中美平衡,美國對台灣的干預勢必也會加強。這就表示,中美平衡也不會是台灣群眾最理想的選項,因為即使台灣群眾選擇了中美平衡的政治路線,中美兩大霸權也不會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停止衝突

這說明,即使國民黨在2024選戰獲得勝利,美國基於其在地緣政治的戰略布局,以及意圖掏空台灣半導體製造產能等考量,其並不會停止對於台灣的政治干預,甚至可能會更大幅度的介入在台灣的政治中[6]

與之相對的,即使民進黨政府勝選,美國掏空台灣的總體戰略方針也不會轉變,在中美衝突持續尖銳化的未來,台灣仍會處在兵凶戰危的社會氛圍之下。另外即使是自許「白色力量」的柯文哲,在面對軍事化議題時不是三緘其口,就是像去年一樣,將結論導到「備戰、能戰以避戰」等錯誤方向。

以上代表著,我們所要建立的國際反戰運動,不僅要紮根於基層群眾,更要獨立於藍綠白之外。尤其是以國民黨來說,其正急於利用台灣群眾畏懼戰爭的情緒,將自己包裝成支持和平的反戰派,可在過去,國民黨的貪汙腐敗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這種貪汙腐敗的本質若因為國民黨勝選,將會很高機率的挑起更多的社會衝突,也會回過頭來讓民進黨/美國重新奪得攪動台灣政治的話語權。基於這些事實,台灣的先進青年與勞工更應該超越藍綠白象限,著手建立獨立的反戰運動,並建立左翼的替代方案。

我們提出以下訴求:

  • 備戰不能避戰,要建立國際性的群眾性反戰運動

  • 反戰運動不能依附於藍綠白,需要紮根於中美台的基層勞工

  • 反戰運動不能僅限於台灣的自保,還要進一步對抗中美帝國主義

  • 軍費應用於提升勞權、增加社福開支

  • 建立左翼的替代方案,挑戰充滿災難與衝突的資本主義

 


[1] 參見我們過去的分析

[2] 聲明內強調「該與各強權大國維持等距離的外交關係」,就是最好的例子。

[3] 特別是台灣的個人主義風氣盛行,而這種風氣顯然與需要高度集體化的軍隊格格不入。同樣的情況也具體反映了台灣歷年募兵制的人數不足之上,近期資料亦顯示,募兵制人數不僅難以提升,甚至逐年開始下滑。

[4] 同樣的,這份聲明儘管提出了烏俄戰爭要有停戰談判,但卻忽略了烏克蘭民族主義對烏東地區人民的壓迫,以及俄羅斯軍事行動使得大批烏克蘭居民家破人亡的既定事實。對此,我們的立場是俄羅斯應撤退回戰爭前的邊界,並且烏克蘭應該要承認東部省份俄語族裔的自決權(其他訴求可參考我們對烏克蘭戰爭的週年分析)。

[5] 特別是中共要想有效治理台灣,就必須降低軍事衝突的風險。倘若中共是以武力入侵台灣,其後續的民變與抗爭也會隨之而起,這就難以達到所謂「有效治理」。

[6] 這不像某個自以為激進,實則幹盡斷章取義與穿鑿附會等低級錯誤的左翼小圈圈所做出的不實指控,說我們認為「台海衝突源自台灣選舉、兩岸衝突會在民進黨去年敗選後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