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的讀者在「封城」期間,都聽過不少父母在家帶小孩的各種崩潰消息,或者讀者妳/你就是崩潰的那位家長。我們可以看到疫情給予基層的家庭帶來了方方面面的打擊和影響,不論是對於家長還是子女。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最讓家長崩潰的前五名是用水用電兇且糧食傷(40.9%)、要準時準備三餐(31.7%)、防疫優先親友長輩無法協助照顧(25.3%)、相處時間多摩擦增多(25.3%),以及照顧子女及工作兩頭燒、體力不支(22.2%)。
之所以有上述的「家長崩潰」因素,顯然係因政府給予家庭及孩童的紓困及各項勞權保障之不足所導致,250億的家庭孩童紓困不僅並未包含國高中生,疫情照顧假也沒有規範資方及雇主需要給予全薪。同樣現實的情況是,勞工(尤其是女性)在職場上請防疫照顧假會面臨各種壓力,最終僅能以特休或是事假來取代,這讓防疫照顧假形同虛設。截至6月24日,勞動部統計到的無薪假人數也高達了10,229人,許多家庭都因此陷入在經濟上的困境。
政府在第三級緊急措施期間,為了不中斷學童的教育,實施「停課不停學」,讓孩童可以在家連線上課,但這也變相的為家長帶來更多困難與挑戰。教育部並未統一「停課不停學」的實施計畫並且給予相應資源,導致各校自行其事的亂象,並且讓家長及基層教師承受著巨大的勞動壓力及經濟負擔。根據新聞報導,疫情導致的「線上輟學」高達了1/6,其中有各種可能因素:設備不足、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缺乏學習動機等等。可以這麼說,基層家庭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非但要承擔更巨大的家務勞動,還得一面背負更大的教育子女工作,一面經受子女線上學習所需的網路及設備的經濟壓力。根據家扶基金會在3月所做的「2021年教養知能與生活情境調查」,疫情爆發以來,36.8%家長表示收入減少、36.2%表示照顧子女壓力增加,想必這個問題將會因為這波疫情變得更加劇烈。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於今年初發布的報告,相較2017年的同齡學生,學生閱讀和數學程度等學習進度因疫情而比過去的平均值落後2個月,而弱勢學童則較非弱勢學童落後7個月。這清楚地彰顯出當前居家辦公的「家庭壓力」,家長在各式工作下疲於奔命,學童的學習成果也將受到打擊。
疫情也不僅是對於成年人帶來巨大的影響,對於青年學子而言也帶來許多壓力。根據yes123調查,高達93.4%的大學生有暑期打工計畫,創下2012年以來新高,主要因素仍離不開生活費及學費所需。調查中也指出,疫情將更快的逼迫青年學子投入勞動,以此緩解家庭經濟的負擔。另一方面,2020年國外疫情影響學童心理的調查中,美國有1/4的家長認為遠距授課使得學童心理健康惡化,英國有76%的家長擔憂孩子在這段時間感到孤單,日本去年共499名學生輕生,創歷史新高,而日本的兒福團體收到的諮商請求也比2020年增加1.6倍。儘管當前台灣尚未有具體的數據調查,但根據諮商心理師公會的抽樣調查,初步評估已有3萬名學子因疫情影響無法進行諮商。
綜觀上述的數據調查可以知道,疫情的衝擊讓每個人的各個生活層面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打擊,這勢必也會導致家庭生活面對到更多衝突與矛盾,「封城」的情況更是讓這些壓力、矛盾找不到出口,進而宣洩在家庭內各個成員身上。2020年家暴事件近十八萬件,較2019年增加11%;今年5月全國防疫三級警戒後,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5%。而我們都知道,上述的各項問題當中,最受到影響的正是家務勞動最大的承擔者:女性。國外多項研究調查都指出疫情讓女性陷入在嚴峻的「生活危機」之中,今年3月「全球性別差距報告」指出,疫情影響使得性別差距擴大了36年,也就是說在經歷疫情後,各項領域要達到性別平等需要135.6年。
在第三級警戒的自主「封城」期間,讓基層家庭面臨了各種層面的巨大挑戰,而首當其衝受打擊的也是以家務勞動為主的女性;同樣的道理,家庭內各個成員也都在他們所處的社會位置下-不論是基層的勞工,還是青年學生-面臨到各種不同的壓力。當前民進黨政府仍未徹底落實基層家庭真正的「防疫需要」,亦即保障基層家庭維持運作的各種生活所需。
因此我們國際社會主義前進在此提出:
-
政府需擴大紓困補助,學童紓困不應該僅限於國中以下兒童,而要包含所有仍在就學的青年學生,直接發放現金。
-
需要立即的調度社工並建立完整的「社區防護網」,以此給予相應的免費資源及協助。
-
資方需要給予全薪與防疫照顧假,而政府也須立即推動免費公共托幼及老人照護服務,甚至提供公共家務勞動等服務。該公共服務的勞動者(包含但不限於:保母、居家清潔服務等)也需具備完善的防疫保障及相應勞動權益。
-
需擴大教育人力、避免基層教師過勞,並且有足夠的教師及輔導師可以協助解決學童在遠距上課的各項問題。與此同時,教師勞動權益及相應的防疫保障也應受到確保。
-
因應上述之權益及訴求,基層勞工及青年在疫後組織起來,團結爭取各項家庭生活開支減免服務。包含但不限於:水電瓦斯費、房租、生活必需品總量、家中孩童遠距上課各項所需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