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愈發激烈的中美衝突將不斷侵蝕國際基層勞工的民主權利,特別是對夾在中美兩大強權中的台灣來說,台灣基層勞工的處境又更加惡劣。然而鮮少人探究的問題是,究竟帝國主義衝突會用什麼樣的形式影響勞工?美國所不斷提倡的「供應鏈韌性」對台灣的具體影響又是什麼?為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將從基層勞工的角度出發,專訪台灣半導體產業中少數設有工會的世界先進企業工會。

世界先進全名為「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台積電的子公司,世界先進為台灣數一數二的晶圓代工大廠。目前,世界先進在新加坡、台灣有五座8吋晶圓廠房,並且與荷蘭半導體廠商恩智浦(NXP)在新加坡合資設立12吋晶圓廠。在台灣,世界先進的一廠、二廠、五廠皆位於新竹,而位在桃園的三廠則是工會會員人數最多的廠房。

我們將從與世界先進企業工會理事長、秘書長的訪談中逐步抽絲剝繭,探討關乎勞工日常勞動的就業環境、職場問題是如何涉及到公司的決策以及資源分配,最終又是如何結合至美國所推動的供應鏈重組戰略。在這個結構性的發展過程中,最後承受傷害的還是世界先進的勞工,其將面臨就業環境惡化、資遣、失業等種種風險。 

                                                                                           

第一部分:工會的成立

世界先進工會得以在高壓的科技產業中成立,並且會員集中在桃園三廠並不是偶然,原因在於桃園三廠是世界先進於2014年從南亞科技所購得,多數員工亦為南亞科技的前員工。也正因為如此,三廠員工並不具有台積電系統的公司文化,對工會也抱持著較為開放的態度。

理事長:我們的前身是南亞科技嘛。那因為南亞科原本就有工會的存在,所以我們就透過世界先進的招募、重新應聘之後,就到這家公司……那時候我們已經耳聞,世界先進的工作比較辛苦,所以我跟另外一位理事就積極的,就是去成立這個世界先進的工會。

秘書長:南亞科技就台塑集團,我比較了解,因為他們的整個遊戲規則、他們的工會政策,我們都知道……以台塑來講的話,這個集團的人資不見得是把工會當洪水猛獸。

儘管世界先進資方與台積電對工會抱有很大的敵意,但是在工會幹部的努力之下,工會最終仍順利成立。

理事長:有部分的(工會)會員還被世界先進的HR和主管關切,就是有知道一些會員被約談了,就是請他們不要再加入工會,然後甚至於有些工會幹部卻沒有被錄用……所以我們有去台積電門口抗爭,後來那些人也都錄取了。

秘書長:我講穿了,就像我們看周星馳電影一樣,決定乞丐多寡是皇帝嘛,不是我們啊。我們工會怎麼樣是你資方怎麼樣、工會才怎麼樣,你資方如果沒有問題,那工會其實還ok啦。我認為他們人資有聽進去這個意見。

 

第二部分:工會的角色

在工會成立後,工會主要的職能是處理勞資糾紛,並透過工會的角色推動勞動環境的改善,例如最常發生的言語霸凌與勞資糾紛就是一例。

理事長:講一個霸凌事件好了,因為我們機台很多,可能每天都有固定的測機項目。一位新同仁在工作上可能抓不到工作上的一些訣竅……可能有十個機台好了,結果你有八個都要測機,如果你沒有完成,你的機台就會被鎖住,就是不能生產製造。然後因為他長期下來都這樣,變成交接時造成機台鎖住……長久下來,下一班的人就會對他有怨言,然後就會是有霸凌的現象產生。

理事長:再分享一個我自己親身經歷,那時也是我的主管告訴我,你從明天開始去支援別的工作區,三個月回來,那我就去了。我大概工作一個禮拜之後,那個工作區的主管就來告訴我,說你現在開始就歸我們這一區了,所以當時我蠻氣憤的……因為等於是不當勞動行為嘛!那時候去逼公司出來跟我們協商。

一些更嚴重的勞資糾紛也在工會成立後逐步被揭露,例如公司在沒有定期契約制度的前提下,卻以缺乏保障、沒有計算年資、沒有資遣費的定期契約制度來招聘員工。

理事長:我碰到一位同仁,他已經進世界先進工作了……輾轉之間讓我知道在這個同仁前後招募進來的人,竟然是用定期契約……我就介入處理這件事情。這個爭議算是很嚴重的,因為在這個產業沒有所謂的定期契約。

除此之外,工會也發現許多的糾紛實際上都是圍繞著諸如「人力不足、廠房規劃不良、機械老舊」等問題所展開,而這都有可能成為勞工間彼此氣氛不和諧、甚至是造成操作失誤而承擔責任的原因。

理事長:它(廠房)可能偏向老舊,然後器材配置、動線方面就比較狹窄一點,但是又合乎法定的一個規則。在我們上班期間,同仁行走間就會稍微窄一點;那再來就是說,常常會因為可能趕產量啊,或者是說大家在工作時很容易不小心擦撞之類的。

理事長:這人力不足其實是很長一段時間,尤其在疫情結束之後,整個產業就下滑了……所以導致一個人要做三個人的工作,你可能貨量減少,但是你每天該做的一些基本的工作,你還是要趕……然後設備呢?我說了,因為從前公司買過來,設備就是有點偏老舊的……常常也會有一些比如說我們在現場工作的人員,如果說這個機台沒有處理好也會造成產品的一些損害,有可能這個產品的損害就會轉嫁在我們的身上。

理事長:因為人員不足,導致職場霸凌的情況很多,同階級跟不同階級的霸凌都有,所以這個就會到另外的勞資爭議去。

世界(5374)連亮漲停!是因7月4日除息、台積電授權?專家示警:追高小心| 股市要聞| 股市| 聯合新聞網世界先進的勞資糾紛與就職環境問題都圍繞著「人力不足」與「機械老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三部分:公司對不良就業環境的立場

從公司的角度出發,我們首先要問的問題是:為何公司不願意諮詢員工關於人力調度的意願、不願意改善時常發生的霸凌文化,甚至是加派人手或添購機械設備?這背後的原因,不僅牽涉到公司高層的決策,也牽涉到世界先進高層對桃園三廠的定位。

首先就人力調度、以定期契約聘僱員工來說,公司之所以便宜行事的原因有二。第一個原因在於公司確信多數三廠員工原屬於南亞科技,這些勞工年齡較高、較不容易離職,因此更容易「接受」任意調度。第二個原因則是公司沒有意願負擔溝通、協調的成本,因為這都會增加公司的人事預算、讓公司必須投注更多資源在三廠。

秘書長:像他們這種行業,新人陣亡率特別高,所以他們(公司)認為,因為老人跑不掉……我調你,當然對我來說冒的風險最小,因為老人有家庭負擔,可能要離職或換工作也不適合。

秘書長:其實它反映出來,是因為公司沒有人力去處理這個溝通的問題,因為公司的成本……他們人力嚴重缺乏到什麼程度,沒有辦法負擔溝通成本、沒有辦法負擔訓練成本。

正是因為這樣的決策方式,導致工作量增加、員工情緒無法宣洩,使得霸凌更容易發生,也更不容易解決。

理事長:他們(公司)一直想辦法在縮減人力,你訂單少了,當然他們會想辦法減少成本的開銷,所以一定把一個人當作三個人在用。

理事長:為什麼說會有這些霸凌的產生,是因為你訂單變少了……但之前公司又有購置一些新機台,我們做的工作、顧的機台增加,每天做的事情還是一樣固定的。然後再來這個主管,他催你的速度並沒有因為你的工作增加而減少。他還是每天催你,你會緊張啊!你機台要多顧,還要面臨上面給你的壓力,然後公司又不招募人,如果訂單來了,就是用加班的方式。

秘書長:人的關係就變得完全沒有辦法去處理,所以全部都是用一種情緒性的發洩,例如「你為什麼時間到了還沒有做出來?」、「你拖到我的時間了」等等,都很不客氣。

那麼,為何公司不願意增添人手、增加人力,解決勞工在就業環境上遇到的困難?原因與世界先進高層對桃園三廠的定位有很大的關聯。在世界先進的規劃中,三廠被劃分在一個次要的、缺乏長期規劃的定位,其廠房目的是去補足其他廠房的剩餘訂單,而非是開發與拓展技術/業務的角色。這導致公司高層不願意提撥更多資源到三廠改善問題。

秘書長:三廠的情況就是土地租的、廠房用買的、機器買舊的、人也是舊的……它的產線配置跟機器的處理情況都是能修就修,它並不會去做一些比較大的更動……我們會認為說,其實三廠在公司的安排上,它本身就是一個盡量能夠擠出資源去供應世界先進其他廠房的情況。

秘書長:那為什麼這裡霸凌特別多,其實就是這樣,我就猛用嘛!我如果要處理霸凌,我就要更多人力投入,所以就跟機器我不會去買新的一樣……為什麼那麼多人力在機器那邊搞來搞去、跑來跑去,因為規劃就有問題。而我要整個規劃好,我還要花一大筆錢,我不要啊!所以變成他們很多人力的互相衝突,跟這些全部都是有關係。

秘書長:如果要長期發展,我一定會購置新的機器啊、會有不同的動線、有新的建築包含制度的更新。可是三廠就是一台買來的、二手的、拼裝的、很破落的摩托車,縫縫補補繼續這樣開。

 

第四部分:「供應鏈韌性」戰略的衝擊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明白到,桃園三廠由於在世界先進公司的規劃藍圖中扮演較為次要的角色,因此三廠內的諸多霸凌、勞資糾紛等問題就因為公司不願意增加更多資源而無法徹底解決。

但是,這是否說明三廠只是一個例外?而世界先進的其它廠房——甚至是其他的半導體產業——就不會遭遇到這種問題呢?我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將從工會的採訪中進一步看到,在美國科技供應鏈重組的戰略推動下,台灣所有半導體產業都可能面臨到與三廠同樣的困境。

如同前述,世界先進將在新加坡增設12吋廠房,在中國同樣擁有成熟製程廠房且不斷加大生產力的前提上,台灣8吋的晶圓代工廠房將逐漸失去競爭力。另一篇報導亦指出,由於美國的半導體高階設備禁令,中國正在力圖尋求成熟製程的擴產,以此彌補先進製程技術的缺乏。

秘書長:台灣現在是8吋廠……8吋現在對岸也發展起來了,在國際上,台灣不見得具有優勢的競爭地位。

工會指出,世界先進高層之所以不願意把12吋廠房設置在台灣,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客戶透過訂單來威脅台灣半導體大廠,要求新的製程廠房不得設置在台灣。倘若12吋廠房在新加坡完工,世界先進的台灣8吋廠房很有可能在失去競爭力的情況下面臨關廠。

秘書長:我們前陣子其實有跟公司的高階主管去談這個問題,為什麼新的製程要在新加坡不在台灣?那得到的說法當然就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歐美那邊以訂單做威脅,也就是說,你如果12吋繼續在台灣做,他們就不會下訂單給你。

在資方的剝削下,這些辛勤的半導體產業員工不但被剝奪了勞動成果,還讓資方得以在新加坡擴廠賺取更多利潤。然而,在美國美其名曰「供應鏈韌性」——實際上是試圖封鎖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同時要將地緣政治敏感的台灣排除在全球科技供應鏈外——的國策下(詳見過去文章的分析),最終這些勞工被一腳踢開,成為美國反中戰略下的祭品。

以世界先進為例,基層的勞工用自己數十年的勞動撐起了台灣的半導體神話與晶圓代工發展,讓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可是當美國施加壓力給資方時,基層的勞工卻隨時都會在新加坡廠房發展成熟後被拋棄。

秘書長:我們在台灣很辛苦的這些老員工,把這些利益跟盈餘讓你去新加坡發展,結果到最後,我們是一無所有的……在台灣8吋場廠競爭不過人家,我就把你關掉了。

理事長:如果新加坡廠發展起來,我認為他們(資方)會用當地人,因為畢竟我們的工作隨時都可以有人來代替。我們不是屬於有那種技術性的……你看設備跟製程(工程師)就不一樣啊!所以我們的危機會比較大。

與此同時,親美的民進黨政府不僅對這些勞工不聞不問,就連經濟部投資審議司也沒有與工會諮詢新加坡設廠的相關事宜。倘若世界先進公司最終決定關閉所有台灣的8吋廠,那將會衝擊到超過6,000名員工的生計。弔詭的是,在最近爆發的青鳥行動(反立法院擴權運動)中,民進黨與親綠側翼高喊著「沒有討論,不是民主」,然而當世界先進公司決定在新加坡設廠時,政府機關卻選擇避開勞工、不願意與工會進行「討論」

秘書長:對工會的困惑是說,包含同意新加坡那邊設廠,國家的角色在哪裡?你明明知道這影響到6,000個家庭,但是你國家政府的投審會(投審司)也沒有跟我們的員工和工會諮詢過,到底這是怎麼回事?你們就自己這樣莫名其妙就通過了。

秘書長:如果台灣這整個產業是面臨這樣的情況,其實那是很可怕的,可怕的是整個產業工人遇到的失業危機。我請問你,政府的評估在哪裡?因為中美貿易戰你選邊站了……因為你自己的整個國際考量跟你們政治上利益的盤算,那到底對我們這些弱勢工人的保障在哪裡?

回到源頭,這也說明了為何世界先進不願意投入資源改善桃園三廠的勞動環境,因為三廠其實就是一個隨時可以被拋棄、被關閉的廠房。值得注意的是,當新加坡的新廠房得到穩定發展後,世界先進的其他台灣廠房也很有可能步上桃園三廠的後塵。

秘書長:你看最上層的就是整個歐美的利益佈局為主;第二層是新竹總廠;第三層就是他們這種跟有跟友達(世界先進五廠)、跟南亞科技買的這種「小爛爛廠」……以後總廠會步一樣的後塵,即使工會主力移到總廠,你還是要面臨到新加坡廠已經成熟,總廠這邊就會變下一個「小爛爛廠」。

宏觀來看,這種衝擊不只是對世界先進公司造成影響,而是會威脅到所有台灣的半導體相關產業。早在去年8月,美商台灣科慕股份有限公司的觀音廠就在「無預警」的情況下被要求關廠。作為化學相關製造業的重要公司,科慕不僅在鈦白科技、特殊化學品和高性能材料領域佔據全球龍頭地位,更是全世界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商。但是,這樣的大公司卻在一夕之間宣布關閉觀音廠,導致將近260名員工瞬間失業,其原因恐怕也與美國的供應鏈重組有關。

秘書長:歐美他們整個生產鏈的重組,而這個重組事實上,受害的就是我們台灣目前很多高科技業,這不是只有世界先進的問題啊……我們這麼多的代工廠不會只有世界先進遇到歐美的威脅。

秘書長:像科慕這樣的例子,它在觀音設廠,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化學的一個催化劑的工廠。它是在非常賺錢的情況下,突然被通知要關廠,據台灣這邊的高層,都說是突然被通知,一樣是因為中美貿易戰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在「供應連重組」、「供應鏈韌性」等名義下,對台灣所造成的衝擊遠不只是國防安全的損害,還包括眾多勞工可能因此失業。然而,美國並不只是要求台灣的半導體技術、製程和廠房需要轉移出台灣,還包括操縱台灣的軍事化政策與佈局。

2023年美商科幕惡性關廠,造成大量勞工失業(圖:王子豪)

 

第五部分:台灣的「烏克蘭化」

正如我們近期的文章所說,賴清德上台後所推動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不僅強化了從蔡英文時期所推動的兵役延長、《全動法》等軍事化方針,更是把台灣帶往以「保衛民主社會」之名,推行更多戰備體制的未來前景。

在這種前景之下,美國所期望的,正是利用台灣來作為軍事上的灘頭堡,以此在未來爆發台海衝突時能以台灣來牽制中國,正如俄國對烏克蘭一樣。歷史告訴我們,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後,十年的戰爭幾乎拖垮了蘇聯的經濟,也暴露出蘇聯官僚計畫經濟的矛盾,最終導致蘇聯解體。在現在,美國正複製著類似的戰略模式,嘗試讓中國陷入在戰爭泥沼中。

秘書長:像以前冷戰時期對付蘇聯這樣的一個方式,美國希望把中國也拖入到不管是經濟戰或者實際上的軍事攻擊,以這種方式把中國的資源給拖垮……它用像烏克蘭這樣的方式,像烏克蘭拖住俄國、臺灣就拖住中國,然後讓中國不上不下,到最後讓中國因為經濟資源的匱乏而導致國家發生很大的問題。

然而在此之前,美國需要盡可能消除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也就是半導體技術和廠房的損毀與流失。

秘書長:在這佈局下,美國就必須要求一些比較關鍵的產業鏈,就是讓臺灣從我們所謂的「半導體護國神山」一直在減弱。

需要表明,我們認為目前中國入侵台灣的機率仍然微乎其微,但這並不改變美國在晶片供應鏈上「去台化」、在軍事化政策上將台灣「烏克蘭化」的既定事實。另一方面,即使美國不斷推動供應鏈重組與台海軍事化的發展速度,親美的民進黨政府亦不會選擇「忤逆」美國國策,而是試圖透過美國的角色強化執政地位、賦予自身打壓異己的正當性,以及拉抬右翼的台灣民族主義情緒。

從蔡英文執政末期的「疑美論」、「投降主義」,到賴清德上台後的「第五縱隊」,我們能看到台灣的反戰左派不斷遭受抹黑、被側翼劃分為藍白親中派與中共同路人。但諷刺的是,台灣越是親美,美國轉移台灣半導體的速度就越快,台海所堆積的緊張情緒也越高。這種情況正如反戰學者所說,台灣基本上時刻防備著中共獨裁政權的認知作戰,但卻對美國的認知戰狀況毫無察覺。

Peace in Taiwan Strait benefits whole world, Taiwan president says | Reuters賴清德上台後強化了過去蔡英文時期的軍事化方針(圖:路透社)

 

第六部分:總結

從世界先進企業工會的訪談中,我們看到了世界先進員工所承受的血汗過勞,不僅僅是源自於廠房設備的落後與人力不足,還涉及到公司高層的規劃方向,以及美國對半導體產業「去台化」的發展進程。本次訪談亦赤裸裸地揭露了世界先進資本家對勞工的種種剝削、對勞權改善的漠視,以及民進黨政府與美帝國主義試圖犧牲勞工來換取自身利益的共犯結構。這與列寧所分析的情況相同,即資本主義最核心的剝削邏輯,最終將會發展成對市場份額暴取豪奪的帝國主義衝突

以上清楚的告訴我們,即使是追求勞動環境的改良,也不會改變世界先進高層不願意將資源投入在台灣廠房,而更傾向將資源轉往新加坡先進製程廠的大方向與政策。而若其他廠房的勞工隔岸觀火、自掃門前雪,他們也會在未來成為下一個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受害者。

另一方面,在美國推動晶片「去台化」與台灣「烏克蘭化」的同時,中共也為了維繫民族主義權威而提出「反台獨22條意見」,企圖壓制台灣人民的民族自決權。就像我們強調過的,在美國對中戰略中,不存在台灣能左右逢源與自主獨立的選項;而對中共來說,台灣也是壓制少數民族與國內異議分子、維繫強權統治的工具。所以即使台灣想方設法要保留半導體的技術與廠房,最終也會在中美兩強(特別是美國)的壓力下被迫妥協。

我們指出,兩個帝國主義都是無法信任且無法依靠的。因此,我們不能止步於將半導體留在台灣、維持所謂「護國神山」和保留「談判籌碼」,而是需要與美國、中國的基層人民共同抗爭、建立強大的國際反戰運動。

以上說明,勞工的抗爭不能僅是要求勞權的改良,還需要推動台海局勢的和平、對軍事化政策的抵制、對中美國帝國主義的反抗,甚至是對產業公有化的追求。這就將勞權改良的任務,結合到國際勞工團結反對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壓迫的歷史使命中。

在中美兩大帝國主義強權的博弈中,勞工不能被分化,而是要團結起來,將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掃除到歷史的垃圾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