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校園內生活中,我們都時常能瞧見一些在外表行為上,和大部分人有著明顯差異的同學。他們有的天資聰穎、有的安靜乖巧,唯獨在舉止上和他人不同;然而,並非所有身障者都能大放異彩。他們多半在學習和行為上皆有不同程度的障礙,甚至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生活自理者亦不在少數。

一位學生要被判定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身障學生,通常要先通過鑑定,普遍以和學生、家長或導師的訪談,進行各種測驗或問卷調查來判斷這位學生是否應接受特殊教育。這項耗時一週以上的評估工作卻是以每份數百元的酬勞交由老師來做,繁瑣的程序也使老師負擔加倍,甚至影響原來的教學。

老師們的專業大多在教育學生,協助他們學習知識、適應日常生活,在不熟悉評量工具下,也影響報告的精準性,使學生有可能接受不到符合他們狀況的教育。

即使不在評估時間,由於學生的狀況不同,特教老師往往要花費更多時間準備課程,設計可以讓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這與其他教師的工作量顯是截然不同。身為特教老師,在關心學生與家長上,比一般教師更要付出心力。再加上平常校內的行政事務,一位特教老師一天的工作時間可長達12小時,比一般的老師還多2小時

根據行政院在111學年度(2022)年公布的數據,該學年的身心障礙學生高達11.7萬人。政府撥補的預算卻在數額上增加佔比上減少,教師也因此需要自費購置教材。

在學校內,有一批充滿熱心的特教老師,給予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或生活上的幫助。他們大部分暗藏在學校某個多數人鮮少接近的角落,默默幫助這些學生們。這些幫助,對於學生適應學校的環境至關重要,卻也讓他們需要承擔比一般老師更沉重的工作。然而,他們受到的工作待遇、教學資源,或是大眾的認可上,卻不一定能和他們如此重要的任務相等。

本文將透過一位特教老師的親身說法,帶您認識他們的工作、現今特殊教育的困境,和我們的解方。

從特教法修法與十二年國教核心精神,思考四個當代價值- 第1 頁-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本文採訪了一位特教老師,探討特教制度下所存在的問題(圖:iStock)

 

二、訪談的內容

為了解教學現場的真實情況,我們訪問了在國小協助身障學生的葉子老師。她已從事特殊教育數年,親身見證不少狀況不一的學生,也深感特殊教育的困境。在這次的訪談中,她向我們闡述了現今特殊教育的真實狀況。在學校內,也遇過因部分學生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誤會。現在,讓我們聽聽她的經歷和想法:

Q:是什麼原因,讓您想從事這個行業?

葉子老師:我原本是教音樂的老師,但是職業遇到瓶頸想要開拓另一個職業,因此開始在學校代課。後來遇到某位老師請長假需要代課老師,而在自己之前代課時有遇到資源班的學生(特殊生),但當時是不了解,覺得資源班的學生少,課程也比較輕鬆,但實際上從事之後發現並非如此。

剛進入行業時,對於教學需要的工具的不熟悉,但是同為特教老師的同事們都會協助我,會安排狀況較佳的學生或容易教學的年級(三、四年級)。半年後,原本的老師被調離,因此在同事的建議下繼續擔任代理老師。

Q與其他教師相比,您認為自己的薪資狀況是高的還是低的,以及是否符合您目前的工作量?

葉子老師:我是沒有教師證的代理老師,月薪會是一般老師的8成,但一般的老師都接受過教育學程,參與教師甄試並考到教師證,因此我覺得無可厚非。

我的工作會比一般的特教老師少,一般特教老師要做特殊生鑑定,在發現班上表現異常的學生,就要將學生的資料送到學校特教組安排鑑定,包括訪談、智力測驗以及他的學習成績,判斷他是否有學習障礙或身心障礙。

有學生已經在醫院做完鑑定,將資料傳到學校,特教老師也要做報告送到鑑輔會(特教學生鑑定安置輔導會)判定他是否符合特殊生資格。要有特殊生資格才可以在資源班上課,也會有IEP(個別化教育計畫),每年都會為他的學習需求進行規劃,並和下學期接手學生的老師交接工作。也要和學生原本的班級課表協調,才不會讓學生沒辦法上到課。因此即便是暑假期間,特教老師也是非常忙碌的。

Q:能大概描述一下身邊同事們的工作壓力程度,和家裡人對於這項工作的看法如何嗎?

葉子老師:身邊老師的壓力都很大,除了特殊生的鑑定外,還要負責資優生的鑑定,期間要反覆檢查以免出錯,會花費不少時間;還有教材的設計以及備課,實際上沒有太多休息時間。如是有家庭且要照顧年幼子女的老師,其實十分辛苦。

特教老師的工作也和一般老師不一樣,因為出版商準備的教材不完全能使用,還要再修改以符合不同學生的需求。特教老師不只教單一年級的學生,常同時為多個年級的學生授課,也就要準備不同的內容,準備的實際比普通老師更多。

除外,如果學生在原班級出現狀況,像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在班級爆發情緒,特教老師也要將學生帶離班級處理,還需要和家長、導師討論預防這些狀況的方法。

Q:台灣的特教體系,有定期追蹤這些特教生們在職場或未來升學的狀況嗎?以及在他們離開小學的特教班後,特教老師有與國中端老師共同討論如何針對個別孩子進行教學嗎?

葉子老師:通常在特殊生升學(幼稚園升小一、小六升國一等)會有安置措施叫「轉銜」,要在入學前準備學生的資料,到了一月初要送到國中,就可以知道下學年會有幾位特殊生入學和他們的狀況。開學後會有轉銜會議,學生、導師和特教老師與特教組長會到國中開會,但現在國中會要求學生做測驗,知道學生的程度以安排課程。但之後就不會再聯絡了。

至於國中升高中的階段,因為有會考機制,所以會以適性安置方式。國中會先安排學生做性向測驗,判斷學生符合學術還是技職教育。如果是傾向技職教育的學生,學校會安排訓練,因為他們在高職會需要參與技能的測驗。

Q:您認為目前特教體系,最需要增進的部分是什麼?是對於學生家庭狀況的協助、學生後續升學的特殊管道、進入職場的配套措施,還是讓大眾更了解特教老師的處境,使更多人加入這個職業或擁有更高的關注度?

葉子老師:我覺得要先改善硬體設施的問題。像是在我的學校,兩個老師要共用一間教室,但實際上卻會造成彼此間的相互影響。特教老師雖然也能領取導師費(3000元),但特教老師卻要兩位老師平分,有時資深的老師甚至會將導師費直接取走,不分給同事。至於在我的學校,因為老師人數比較多,所以大家會平分工作,要互相幫忙才能領取導師費。

同時,特教的經費和普通教育通常是分開的,我覺得很奇怪。比如之前學校在教室裝冷氣,卻沒有安排特教的教室安裝,而要自己爭取經費,很多提供一般生的資源或教材,特殊生都時常被忽略,我認為政府應該要公平,甚至更優待地對待特殊生。

在學校事務上,特殊教育也時常被忽略。某次學校要登記某事,但卻發現特教老師不在名單內,隔天特教組長才又補上了我們的名單。因此,我覺得在學校內的特殊教育是相當尷尬的處境,他們並不在意學生是否能學會知識,就算隨便教也沒關係。當然,較資深的老師的無力感會較重,尤其是遇到不重視教育的家長。我曾經建議家長帶學生就醫,但家長有時會不在意或因為經濟問題難以配合。

有時就算是導師也會感到不諒解為什麼要做這些,但這不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為特殊生的需求。因此學校會舉辦宣導讓其他學生知道特殊生的需求和他們的感受,但有些學生還是會看不起特殊生,但特殊生自己也了解,或是不想被別人知道自己的身分。

Q:除了工作壓力很大之外,新聞也有報導現在特教老師人手不足,而新北教育局就提出要增設公費專班補足人力,這部分是可行的嗎?還是會出現其他問題?

葉子老師:希望可行,但現在有很多特教老師空缺由代理老師填補,是因為特教老師認為現在的工作環境不堪負荷,所以想轉到普通班,但這種空缺是職缺,不能在教師甄試聘請其他老師填補。

填補特教老師的空缺固然重要,因為要有專業師資教育學生,但是願意就讀特教科系的學生不一定很多。這項政策的立意是好,但在實行上會有困難。

Q:您提到部分特教生的家庭會因為經濟考量而不讓學生就醫,這在您的經驗中,是否代表清貧家庭與特教生的關聯是顯著的?

葉子老師:社經地位低的家庭,有可能因為經濟壓力的關係,對於子女教育較難重視,所以這些學習有狀況的孩子較難顧及。在就醫上或被鑑定為特殊生,也會擔心子女被貼標籤,或被親朋好友投以異樣眼光。

因此,家庭的經濟因素和特教學生的學習狀況是有一定程度關聯,經濟狀況好的家庭,可以給予學生額外的教育資源,學生進步的機會較大。但對於經濟狀況差的家庭,他們一方面收入少,同時工作時間也比較長,甚至交給祖父母照顧,讓他們較難在教育子女上付出較大心力,也難以給予特教生教育資源,使他們在學習上較難取得進步。

提升特教品質!竹縣增編千萬聘特教員、增學前特教班| 文教新訊| 文教| 聯合新聞網在學校事務上,特殊教育時常遭到忽略(圖:新竹縣政府)

 

三、我們的觀點

特殊教育在今天遭遇的差別對待和漠視,並不能用偏見加以概括,而是更深層的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下,這些身障學生由於身體上的限制,使他們的生產力必然較一般人更為受限。既然不能提供生產,又要耗費大量成本照顧,則必然為統治階級所拋棄,或是受到較差的對待。而對於他們的同儕而言,受到統治階級思想的影響下,再加上他們難以融入班級,也造成了對他們的排擠和霸凌,讓身障生的處境依然艱鉅。

我們主張應一視同仁,給予特殊生一般學生亦能取得的教育資源,不應該因其與普通學生的差異而有不公平對待,同時也要視特殊生的個別情況,給予更充足及契合的教育資源,如教學器具、教材等,以保障他們能和一般學生一樣的學習品質。

對於特教老師,我們要求將其原本負責的特殊生鑑定工作還給專業的心理師、治療師等執行,由真正的專業人員判斷該學生是否真正需要特殊教育。如此不僅能降低誤判學生的風險,也能減輕特教老師的工作壓力。

雖然多項研究表明,身障生的家庭環境與其對校園生活的適應能力並無直接的關係(這可能源自於現有數據的不足),但是就如同受訪者所說,家庭經濟的貧困會讓身障學生的處境變得更艱困、也更不容易改變。

進一步來說,前台大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江東亮也指出多項研究顯示,貧窮家庭的早產率更高,亦有研究顯示,早產兒童罹患殘疾、腦癱的比例較正常兒童來得高(有近一半的早產兒童患有中度到嚴重的殘疾)。這就說明,貧困家庭更容易因為社會經濟上的因素,讓新生兒罹患更高的殘疾,進而導致各類型的身心障礙。結合到教育資源與醫療資源的私有化,對貧困家庭的衝擊無疑是雪上加霜。若要徹底解決身障生問題,就必須要改變當前的資本主義制度,並以使一切相關資源公有化的社會主義取而代之。

最後,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能夠認識到台灣特殊教育的困境,將他們的困難和我們的解方傳遞給身邊的親朋好友,支持特教老師向前爭取更進步、更民主的勞動權益,也支持給予特殊學生更合理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