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主義觀點(ISP) 2025/6/17
譯者:李紅光
本文為ISp社論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境內逾一百處目標地區發動大規模軍事襲擊,標誌著中東局勢前所未有的升級。以色列T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情報行動與空軍轟炸聯合出動,重點打擊了德黑蘭、伊斯法罕、納坦茲等地的核子設施和軍事基地,造成當地重大平民與軍事傷亡,並引發普遍恐慌、大規模疏散與基礎設施毀壞。
伊朗政權隨即以導彈回擊,以突破備受吹捧的「鐵穹」防禦系統,命中以色列多處軍事和民用目標。雙方交火持續升級,以色列當局加碼發出威脅,聲稱「德黑蘭必將葬身火海」。
截至今日(6月17日),伊朗境內已確認超過200人喪生、超過1000人受傷。對德黑蘭的醫院、能源設施和住宅區的轟炸,是直接襲擊了工人階級民眾,而非伊朗伊斯蘭政權本身。
大量平民流離失所,數十萬人逃離首都尋求安全,卻面對燃料短缺與通訊中斷的困境。
以色列的工人與青年也面臨類似局面,他們雖不如伊朗民眾慘重,卻仍有數十名平民喪生、數百人受傷。
伊朗人民以及以色列人民皆因兩個反動政權之間的戰爭陷入活生生的夢魘:一方面是西方(歐美)帝國主義的走狗以色列政府,另一方面是鎮壓一切民主、人權與工會權利的伊朗神權資本主義政權。
與以色列政府宣稱這次行動目的是透過使用「先發制人的防禦手段」以抵禦核武威脅的論調不同,ISp認為這次以色列的襲擊是猶太復國主義政權更廣泛的帝國主義戰略之一部分,其反映出以色列基於西方政府無條件支持所賦予的軍事優勢,並藉此強加自身在中東的主導地位。
同時,這也暴露出以色列當下的弱點:在加薩進行的種族滅絕除了帶來殘酷破壞外,毫無其他實質成果。他們所謂「消滅哈瑪斯」的目標並未如以色列政權所計劃般地順利實現;在國際上,以色列正日益被廣大工人和青年群體所孤立。
無論如何,以色列雖然冠冕堂皇地散播必須抵禦「伊朗核武威脅性」的論調,然而他們的實際行為卻又是十分地虛偽。以色列自己就擁有著核彈頭,卻拒絕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也拒絕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檢查。
這次襲擊事件同樣揭露了西方列強的偽善。美國與歐洲同樣手握核武,卻也高舉「阻止伊朗政權擁核」的藉口,並毫不猶豫地令伊朗人民遭受滔天苦難。這種偽善在2025年6月17日於加拿大召開的七國集團(G7)的領導人聯合聲明中再次表露無遺。他們聲明強調以色列應有「自衛權」,並重申對「以色列國安」的支持,同時將伊朗標籤為「造成地區動盪與恐怖主義的主要根源」。值得注意的是,該聲明未提及以色列發起襲擊所造成,或伊朗人民所遭受的慘痛損失,僅籠統地提到「保護平民」四個字,實際上為以色列的軍事侵略提供了合法化依據。
中東及全球的工人運動必須一同聲援伊朗人民,尤其是支持伊朗的工人階級、婦女、青年和受壓迫的少數群體,他們如今正在承受以色列侵略的慘痛後果。然而,這種聲援絕不可轉變為或等同於對伊朗寡頭資本主義政權的任何支持。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個充滿壓迫且反動的國家,其以「反帝國主義」之名行極權統治之實,系統性地鎮壓所有國內異議份子和民主權利。伊朗政府的「反帝國主義」言論不過是為其專制統治合法化、壓制異見者的工具。
該政權遠非人民的捍衛者,反而對敢於抗爭的數千人士施以武力鎮壓、監禁和酷刑,從工人和工會成員,再到學生、女權人士,以及庫德人、俾路支人和阿拉伯人等各族裔少數群體的被迫害者比比皆是。獨立的勞工組織被全面禁止,罷工者遭到大規模逮捕、毆打並被判長期徒刑。該政權對敢於摘下頭巾的婦女、爭取更高工資而抗議的教師、求尊嚴的退休人員,以及要求思想自由的大學生,發動毫不留情的鎮壓。2022年因吉娜·瑪莎·艾米尼(Jina Mahsa Amini)被殺而引發由婦女帶領的起義行動便遭到殘酷鎮壓,數百人喪生,數千人被捕,並被非人道方式囚禁。
各國工人階級、青年群體及社會運動須採取行動,聲援因自身政府在中東爭奪主導地位而付出慘重代價的伊朗及以色列基層人民。他們應當組織起來,一同反對兩國政府的軍事化與重新武裝計畫,這些計畫在如今的緣政治對立時代只會助長衝突威脅。
各國群眾須加大諸罷工等抗議和反抗行動,施壓西方政府停止資助及支持以色列的戰爭機器殘害無辜百姓。歷史證明,工人群眾能在反戰行動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勞動者可以在社會經濟的生產與分配環節中行使集體力量迫使統治階級屈服,而不是幻想呼籲政治精英重拾道德良知就能解決問題。
中東的阿拉伯人、猶太人及當地的其他勞動人民應當站起來反抗他們的政府,並嘗試以階級作為團結基礎,尋求妥當的合作方式。
這是條艱難的道路,卻是中東唯一能夠擁有未來的出路。各方資本家將為了維護自己的利潤和統治權而不惜殘害無數生命,當中也包括犧牲他們「自己」的人民。唯有工人階級與受壓迫者聯合起來,並由國際工人運動作為基礎團結行動,攜手反對戰爭、帝國主義干涉和資本主義,才能阻止這一噩夢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