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台灣將迎來九合一選舉。目前距離選舉僅剩下數天的時間,儘管本次選舉的討論聲浪不如以往,但我們仍能從諸多分析和輿論中看出,民進黨極有可能再次重溫2018年九合一選舉的慘敗。

要想了解民進黨可能會遭遇的慘敗,我們勢必得從整體國際形勢、台灣民意的轉變等多個因素,還原民進黨從2020年大勝到現今存在失敗危機的客觀因素。

除了針對這次選舉做出解析之外,我們還將指出真正有利於台灣勞工階級的替代方案為何。

 

經濟牌與抗中牌的失靈

2020年,隨著全世界陷入在嚴峻的疫情危機中,台灣憑藉著相對優良的防疫規範以及全球電子消費品需求的激增,使得台灣獲得了亮眼的經濟增長。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也因而在2020至2021年間獲得極高的民意支持。

根據財經M平方的統計,台灣在2020年6月的出口年增率為3.86%,此後大幅飆升,並在2021年5月達到38.54%的高峰,這數字是十年來的新高。

與此同時,國發會的景氣指標在2021年時的景氣普遍反應也相當熱絡。伴隨著景氣的提升,台灣資本市場與房地產價格也水漲船高,明顯的財富效應有效的讓相當部分的台灣人民對未來充滿憧憬、對「台灣」抱持高度認同與信心。

這些數據側面反映了2020年至2021年的台灣經濟發展狀況,伴隨著台灣強勁的出口、台資回流以及投資人大幅增加,使得民進黨得以在經濟上獲得到更多的民意基礎。從蔡英文聲望的統計資料也能看出,蔡英文政府的民意在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都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

特別是在2020年,台灣不僅因為「防疫模範生」的美名而廣受群眾支持,還要加上彼時中共政權對香港民主運動的鎮壓,使得大多數台灣人對香港感到同情,進而產生出對一國兩制、中共獨裁的憤怒與擔憂。這個政治因素也是蔡英文之所以能在2020年大選時以817萬票獲得勝利的關鍵原因。

然而到了2022年,因為台灣經濟增長逐漸放緩,加上烏俄戰爭爆發所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以及美國聯準會主導下的全球央行貨幣緊縮政策,台灣各項經濟增長都開始放緩,甚至是進入嚴重的衰退。舉例來說,台灣出口年增率就在今年9月下降到-5.29%,而景氣燈號也在同個月份降到最低點。

而在2022年,香港抗爭也逐漸遠離台灣,這反映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政治牌已不再像以往一樣,有著強烈的「藥效」。綜合來說,經濟上的衰退加上「抗中保台」的退燒,讓民進黨政府失去了過往能保持高民調的客觀基礎。加上近期所發生的疫苗問題、林智堅假論文案,以及柬埔寨人口詐騙事件,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蔡英文政府的民調會在2022年下半年不斷下降,而與此同時,反對蔡英文政府執政的聲浪也不斷提高。

台灣新聞通訊社-為陳其邁站台蔡總統:高雄人注意,不要選不對人- Taiwan News Agency自香港抗爭遠離台灣後,「抗中保台」就已不再是民進黨的萬靈藥(圖:蔡容喬)

 

從抗中保台到圍島軍演

除了台灣內部的政經局勢轉變之外,外部因素也是影響民進黨執政聲望的關鍵考量。這裡的外部因素所指涉的,正是美中台的三邊關係。

如同我們過去的分析,從裴洛西來台以至中共發起圍島軍演後,中美台的關係就已發生本質上的變化[1]

對於台灣而言,中共所展現的強硬姿態,有效的讓台灣群眾正視對於戰爭的恐懼。至少就裴洛西來台後,蔡英文政府的民調絲毫沒有提升這點就能看出,多數台灣群眾對於「抗中保台」已不僅止於麻木,而是能真確感受到戰爭的可能性——儘管我們認為,戰爭真正爆發的可能性仍然極低,但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說,中共的圍島軍演說明戰爭已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中共實際展現了其攻台的模式與能力。

除此之外,美國欲「掏空」台灣的戰略意圖也愈發明顯,如同我們過去所提到的晶片法案,以此讓世界不再依賴台灣[2]報導指出,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設最先進的三奈米製程廠,這又再一次證實了美國意欲削弱台灣重要性的企圖,也就是若台灣遭遇戰爭,也不至於使世界經濟走向崩潰。

除了晶片製造「去台化」以外,美國的戰略還包括由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9月中旬所通過的《台灣政策法》。根據這個法規,美國將提供台灣將近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樣,美國在協助台灣事宜上就有法可循,且能將台灣「烏克蘭化」,讓未來戰事一旦爆發,美國能藉由台灣來消耗中國。10月初的民調顯示,台灣群眾對於《台灣政策法》的看法相當兩極;不只如此,民進黨政府意圖延長兵役的舉措,也讓群眾更加感受到戰爭的威脅[3]

以上種種,說明了民進黨政府親美所帶來的政治風險已十分清晰,且加大了台灣群眾對戰爭的恐懼。回到選舉來說,目前的美中台關係發展,並不利於民進黨在今年11月的選情。

 

中美平衡政策的復辟

從經濟/政治牌失效,到中美台關係的質變,讓國民黨有極高的機率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成為最大贏家;而同樣主張中美平衡的台灣民眾黨,也有不小的機率獲得到更多發展的空間[4]

撇除國民黨在各縣市既有的執政優勢之外,上述所提到的外部局勢轉變,將成為國民黨獲得勝利的重要基礎。

倘若國民黨在本次選舉獲得勝利,那麼維持「中美平衡」的意識形態也就有更大的回歸空間。其背後原因相當簡單:若選擇親美政策已被台灣群眾認知為是「掏空」台灣、全民皆兵、走向戰爭邊緣,那麼親美的政治路線就不會再受到多數台灣群眾與台灣資產階級的歡迎。除此之外,諸如《經濟學人》等西方資產階級媒體不斷將台灣形塑成「危險地帶」,也會進一步強化台灣群眾對戰爭感到擔憂的氛圍。

只要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增加,台灣的資產階級為保障自我利益,將有極大的可能性重拾起過去的中美平衡路線。在這個前提之下,主流輿論也會隨著台灣資產階級走向中美平衡,類似於韓國瑜、柯文哲等將希望寄於中美平衡的政治代表也會逐漸浮出檯面。

對多數台灣群眾來說,重新倒向中美平衡,並非單純只是順應資產階級的主流輿論。根據統計,台灣家戶平均有半數以上之資產皆是房地產,而台灣家戶房產自有率亦高達八成五之多,且家戶財富平均數亦高達1200萬新台幣。此情此景下,仰賴社會和平穩定作為存續根基的房地產,經不起戰爭風險的升溫甚至是實現,這也就代表著台灣相當部分持有房地產的群眾,在經濟理性的考慮下,不可能樂見兩岸戰爭風險的升溫,甚至將進一步擁抱兩岸友好的政策。

基於上述背景,我們認為,當中美兩大強權與世界主流輿論都認定台海戰爭風險不斷提升之時,台灣為數眾多的小資產階級群體將轉向支持中美平衡甚至兩岸合作的政策。

結合選舉來看,今年的九合一大選更像是產生中美平衡輿論的政治訊號,關鍵民意的轉向仍得投放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但需要強調的是,為維繫「供應鏈安全」的戰略目標,且為防止中國獲得台灣的晶片製造產能,只要台灣民意轉向中美平衡,美國對台灣的干預勢必也會加強。這就表示,中美平衡也不會是台灣群眾最理想的選項,因為即使台灣群眾選擇了中美平衡的政治路線,中美兩大霸權也不會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停止衝突。

中美台三方平衡點失衡了嗎?裴洛西訪台,改變了台海「現狀」?|天下雜誌隨著台海局勢尖銳化,關於中美平衡的政治輿論也會死灰復燃(圖:Shutterstock)

 

真正的解方──建設勞工政黨

經過上述的解析,無論台灣是維持親美路線還是轉向中美平衡,都不能夠讓台灣群眾真正獲得到徹底的和平與自由,亦無法改善台灣積存已久的社會問題——包括但不限於高房價、貧富差距。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廣大的台灣勞工階級不應該支持藍/綠/白的任何一邊,因為這三方所代表的階級利益,均是不同資產階級集團的各自利益,而非台灣群眾的理想選擇[5]

那麼理想的選擇是什麼呢?我們認為,台灣群眾仍應該支持一個反對中美帝國主義競爭,且能與中國/美國群眾共同建立一個反戰運動的勞工政黨。這樣的勞工政黨是以台灣基層人民的利益為先決條件,同時還應反對剝削、爭取勞權、實現居住正義與維繫和平,從而推動台灣基層人民的民主權利。

只有當台灣群眾建立了這樣一個組織,我們才能徹底杜絕中美帝國主義的威脅,並且從中美雙方的帝國主義衝突中解放出來,進而擺脫兩者對台灣的蠶食鯨吞。

 


[1] 請見中美衝突將台灣推入戰爭邊緣嗎?

[2] 簡而言之,晶片法案是美國試圖將台灣的半導體製造產能搬遷至美國本土(抑或南韓、日本等親美國家),並以此試圖刺激美國內部晶片製造能力的法案。其目的在於「掏空台灣」、減低台灣在供應鏈中的價值。

[3] 如同學者所言,隨著《台灣政策法》的持續推進,美國的戰略意圖也越來越清楚:若戰爭爆發,台灣群眾需全民皆兵,與中共打城市戰、巷戰或游擊戰。

[4] 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機構預測,國民黨將在縣市首長選舉中獲得15個席次,而另一份資料也提供了相似的預測結果。

[5]  舉例來說,國民黨看似支持中美平衡與和平,但其所期望的「和平」,是意圖延續台灣資產階級與地方仕紳在這塊土地上的利益與統治,而不是追求真正的和平與民主。

 


附註:

同樣重要的是,與本次選舉一同進行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儘管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經由公民複決的修憲案,但其討論熱度與輿論聲量卻完全不如選舉。我們認為,爭取18歲公民權不僅是台灣民主化的重要使命,更是改善青年社會問題的重要敲門磚。

我們在此呼籲每位真誠支持台灣民主權利的選民,在11月26日到來的那一天,除了應針對18歲公民權投下同意票之外,更應該以建設一個勞工政黨為目標,以此讓台灣的左翼替代方案得以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