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因為烏俄戰爭而帶來的經濟衝擊與通貨膨脹,已使得全球數百萬人正蒙受其苦痛。然而,若進一步以年齡層來劃分,青年族群所受到的衝擊遠較其他年齡層來得更大。根據英國的調查,16至29歲的英國青年之收入中位數不僅低於其他年齡層,也同樣低於整體平均值。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30至39歲的青壯年收入同樣低於其他年齡層,而未滿30歲年齡層的所得收入總和僅高於40歲年齡層不到0.2個百分點,實際拆分各年齡區間只會使得其收入更加低(即使不考慮未成年之年齡層,以「20至25歲」以及「25至29歲」兩個區間來看,收入百分比的平均值也只有各5%)。

以上反映了青年在社會上所處的弱勢,以及青年為何長期感到入不敷出、不快樂和高壓。報導指出,每年休學的高中生與大學生總人數高達10萬人,這些人更容易因為沒有方向與規劃而陷入情緒風暴中。

另一方面,高房價也是青年所遭遇的巨大壓力來源,共有97%的青年認為買房將構成巨大的生活壓力;而年齡在18歲至45歲區間的受訪者中,有超過半數是租屋居住,這就側面反映了年輕人不敢買房的恐懼和經濟壓力。

隨著零工經濟的興起,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投注於零工經濟──包括外送員、物流業──以台灣外送員為例,其平均年齡僅26歲,且大多具有大學學歷。以上說明,在疫情的影響下,外送產業已基本成為不少年輕人就職的選擇。可是,缺乏就職保障與勞動權益的零工經濟卻未這些青年帶來了更劇烈的血汗剝削。我們過去的分析表明,在2020年共有近半數的外送員工時超過12小時,且職業災害風險遠比傳統全職工作者高出36%至72%。在烏俄戰爭的衝擊下,外送員的生計則因油價上漲而變得更加艱困。

在國際層面,OCED的資料也表明,在疫情所造成的衝擊中,雖然青年在健康層面上的風險低於其他年齡層,可是其所受到的經濟影響卻遠大於其他年齡層,青年失業率在此期間大幅增長。進一步來說,全球資本主義危機對青年的影響並不僅限縮於疫情時代,早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就已有1500萬位青年失去了他們的就業崗位、有10%的30歲以下之年輕勞工失業,並導致18至25歲青年的所得收入大幅減低將近十年。

以上資料,反映了當代青年──無論是在台灣還是綜觀整個國際──在社會上的困境,也為青年抗爭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釋。對於多數存款不足、剛進入職場的青年而言,愈發巨大的社會危機無疑加重了青年的生活負擔,使其在經濟面向上變得更為拮据。

這也就說明,我們需要建立另一個不同於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替代方案,提供給予那些活躍於抗爭運動的青年一個明確的方向。在這個替代方案中,將不存在對青年的剝削、高房價的壓力,以及對於低薪血汗過勞的恐懼和憂鬱。我們由衷相信,所有的青年都能更自由、自在地活在這樣一個新的社會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