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了高調鋪張的百年黨慶以後,中共中央更大力的掀起了多起震動中國與世界的新政策,有論者說到這是中共挑起階級鬥爭來為習近平的連任鞏固權力、有論者說到這是習近平恢復毛澤東路線、有論者說到這是中共為了國家債務來劫富濟黨——但究竟,中共中央與習近平的政治目標與意圖是什麼?就讓我們為各位讀者說明一二。
「先讓少數人富起來」到「共同富裕」
對於中共政權而言,一個諾大的獨裁政府之所以可以不斷的延續統治地位,其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在於該政權是否有能力讓整個社會過上一個「更好的生活」,這意味著不間斷地帶來生活水平與消費力的相對改善與提升,使獨裁統治下的人民抱持著對於未來階級晉升的盼望,從而對獨裁政權抱持一個「批評歸批評,但總歸是接受肯認」的態度。
如何長期穩定的維持中國共產黨的統治地位,始終是中共政權的第一要務,而這第一要務能否達成,則是關乎著能否讓明天的總體中國社會比今天更發達、更富有。
不論是在毛澤東時期的官僚獨裁計畫經濟,還是走向改革開放,甚至是到習近平個人獨裁時期。每一個時期都面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與具體困難。在鄧小平時期走向改革開放,具體的困難就是官僚制度使該國的計劃經濟無法進一步推動工業發展,並且在先前數年的時間中因著文化大革命與官僚權鬥使得經濟活動受到嚴重打擊[1]。
經歷了劇烈的社會衝突以後(主要轉捩點為六四天安門事件),鄧小平透過歷史性的南巡講話正式向全世界決定性地宣告,要正式的將中國帶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模式中,這樣的宣告使得當時的西方世界資產階級為之振奮與期待。
但改革開放也帶來了非常野蠻且貪腐的資本主義市場,讓少數的土豪、官僚暴富了起來,並且以殘忍的剝削農民工與污染環境換取了巨大財富,造就一代的富豪權貴[2](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確實也造就了一批中產階級。但今天中國社會內的中產階級是否能夠維繫自身的階級位置,或是能否再誕生新一批的中產階級,就是今天習近平的挑戰之一) 。這樣的野蠻式資本積累,正是習近平在個人獨裁統治下,亟欲改變的模式。
但讀者不要誤會,這並不是說習近平是帶著良善的願望想要治理中國,而是在中美衝突之中,中共政權如果想要進一步維持政權治理,以及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那麼就不可避免的以越來越強硬的手段介入市場,以調控全國的資源,來提升國民消費力以及實體經濟發展。
在「共同富裕」的口號響徹整個中國之前,習近平的各種大動作已經不斷地揭示了大力調控市場的趨勢。從2020年制止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IPO案以後,又接連的推動了許多加強科技巨頭的監管措施。現實就在於當前中國的經濟陷入在巨大矛盾中,根據《胡潤富豪榜》的數據,中國擁有十億美元以上的富豪總數為1,058人,幾乎是美國的一半,僅在北京一地,就有145位擁有十億美元以上資產的巨富,另一方面中國的基尼係數在2020年更高達0.704![3]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調查,中國最富有的1%的人口擁有該國總體近31%的財富![4]如此就可理解,中共近年越來越大力整頓市場背後的壓力。這涉及了中共政權是否夠繼續延續統治,是否可以在中美衝突之中生存並贏得勝利。
習近平在8月17日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上強調,要從「先富部分人」走向「共同富裕」。今年,習近平在公開場合已高調的呼喊「共同富裕」65次之多,而在17日的會議上首次提出三次分配的政策倡議以後,中國的科技巨頭旋即響應習近平的「號召」。三次分配的內容是簡單且粗暴的表露習近平的企圖,重點就是要重新形塑中國的市場模式:
第一次:是由市場按照效率原則進行的收入分配。
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公平和效率的原則,通過稅收社會福利等所進行的再分配。
第三次:在道德力量的推動下,透過個人自願捐贈而進行的分配。
對照這三次分配來看,可以簡單的區分出中共在當前重塑市場的三大重點:
1. 將少數大型企業所壟斷的市場給「解放」出來
中國的中小企業佔全國4,500萬間民企業的95%[5],而中國的民企為中國貢獻了60%的GDP,並且負擔了城鎮80%的就業人口[6]。給予中小企業更多支持,藉以滋養中產階級的成長與擴大,並且提供一個「這社會能夠讓人白手起家」的意識形態——正如習近平所說的,要打造橄欖形的社會階級結構——這是任何一個資本主義社會要能夠得到長期穩定與和諧的重要根基。
過去中國的互聯網市場主要被阿里巴巴及騰訊的巨頭所把持。阿里巴巴就曾在雙十一上限制賣家,僅能在天貓及京東之間擇一上架。甚至在百度和微信之間,也都有相互封鎖及限制競爭著的APP或其他網絡平台的市場壟斷傾向。[7]
截至8月底,中國至少已有73間上市櫃中企及港企響應「共同富裕」政策,同樣阿里巴巴在騰訊提出500億人民幣的支持計劃後,也在9月2日公布了2025年1,000億人民幣的「阿里巴巴助力共同富裕十大行動」計劃。但重點不是在於這些巨富掏出了多少鈔票,重點是這些巨資要往哪去。在阿里巴巴的計劃中:「投資農業及不發達地區的建設」、「扶持中小企業」、「提高勞工福利保障」、「投資社會福利」等,這些項目都緊密地聯繫著提高國民消費及生產力的需要——而這是中國未來能否提升國力、對抗美帝圍剿的關鍵之一。而近期北京證交所的誕生,也是為了強化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幫助中小企業取得營運與發展資金。
2. 讓政權受到基層「愛戴」
從習近平近期的總總加強監管當中可以看到,中共事實上是明顯感受到社會基層的憤怒與不滿,不論是躺平主義當中的消極反抗、還是今年初全國外送員一度醞釀的總罷工、又或是中國藝人不斷傳出的各種荒唐及爭議性的事件,激起青年的廣泛關注及尖銳輿論衝突。上述的種種憤怒及不滿,都反映著青年對於自身的社會處境越來越焦慮,這些焦慮都有可能進一步的發展成對中共政權的廣泛憤怒。那麼,習近平一方面鎮壓科技巨頭,除了是壓制國內越發具有影響力的資本巨富之外[8],也是順應民情騙取社會的部份信任,藉此維持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當政權不斷宣稱「不忘初心、莫忘初衷」之時,卻成為資本主義獨裁制度的主宰者,豈能不被認定為非法騙徒?為此,習近平政權必須整肅一部分資產階級,藉此鞏固制度穩定與執政合法性。
在總總的監管政策中,最具文化與意識型態戰場標誌性的就屬中共對於娛樂圈的「清朗行動」。清朗行動原先以維護網絡訊息、打擊色情、網絡暴力等,實質上提高網絡言論審查為主的行動,在8月後以整治「飯圈」為主,連帶地將監管的力道伸入娛樂事業。這一連貫的大動作,從嚴治吳亦凡到企圖終結飯圈的打榜倒牛奶事件[9],不僅是中共為了消弭任何「官方」之外的意識形態刺激(青年都受明星影響的話,誰會願意聽信習思想?),更明確的是為了打擊娛樂圈內長期的逃漏稅問題,以及娛樂事業的資本擴張模式,其主要企圖仍是將市場上的各項資金趕往中共的重點發展部門。
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未來是青年的」,當這一代中國青年沈溺在躺平主義,以回報在中國社會裡頭所感受到的絕望感、所憤恨不滿的資本剝削;迷幻在追星、「飯圈」、娛樂影視作品之中——藉此填補現實生活中的心靈空洞——又豈能有足夠的有生力量成為未來推動中國產業升級的一份子;當努力學習僅是利己主義的升學主義、考取功名、求取富貴、然後遠走他鄉,中國共產黨又豈能有足夠的技術人才來實現其政治目標。這目標便是使中國真正在世界資本主義之中超越美國的地位。當我們圍繞著這一視角來看待問題,一切就了然於胸。
3. 提升國民消費力及生產力
中共人社部及最高人民法院在8月26日發布聯合聲明,當中列舉了10項勞動爭議的裁決,其內容展示了一個共同點,皆是資方打輸官司。這樣的大動作可以說是中共對資方表明要開始嚴格落實中國的「勞動法」(類似台灣的勞基法)。另一方面,中共早前已在7月26日大動作,串連了7個政府部門,公開發布了對外送員權益的整治「指導意見」,並在其後9月10日集結了中國10間領頭外送企業進行會議,將政府給予的外送員勞動權益「意見」落實[10]。中共如此大動作的「維護」勞工權益,其中一個重點當然就是必須要提升國民的消費力,更多的休息及薪資,或是社保,才有可能帶來更多的消費力。另一方面抑制長期996的瘋狂加班模式,也是為了讓市場上釋出更多的就業崗位,吸收更多的勞動力也同時提升生產力。[11]
依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12],2020年中國人均全年可支配收入雖有32,189元人民幣,但城鎮(43,834元)與農村(17,131元)的差距卻高達了2.5倍之多,而消費支出相較2019年也下降了4.0%。另根據中國第一財經的報導計算來看[13],中國在2020年的最終消費率為55%,但對照一般發達國家80%來看,卻有極大的落差。上述的資料皆反映出中國的人均GDP及消費力仍處於較不發展的水平,而城鄉之間的差距也極其懸殊。可以見得,當前科技巨頭響應的三次分配的各項計畫僅只是開始而已。從當前中國大型房地產商恆大集團面臨破產,必須要改組甚至由中共準備接管來看,中共大力的打擊過往房地產價格過度膨脹,房地高槓桿的清況,決心是非常的堅定。從去年8月中共開始推動「房市三道紅線」[14],其本質就是為了要嚇阻房地產市場過高槓桿、金融資本對於房地產的依賴等。從這幾個面向而言,習近平是極其大力的想將居民消費從房地債務當中釋出,並且透過各層面的政策開始改變過往的發展模式。
誠心改良還是延續獨裁?
共同富裕的政策證實了習近平現在整頓中國資本主義的趨勢,存有走向「中國特色福利制國家」的可能,當然就目前習近平的各種大動作而言,仍是未出現明確的資本主義福利制國家的建設藍圖。
當然,習近平目前的舉措也可能是試圖使這個國家資本主義體制得到一部分的社會改良,藉此換取民意支持以維持獨裁統治的延續,推動人口質素與文化水平的提升,藉此成為未來產業升級的籌碼。
對於關注著中國局勢的人們而言,我們想告訴你們,中國共產黨如今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回到社會主義、發動階級鬥爭、或者劫富濟貧、劫富濟黨、更不是企圖恢復計劃經濟。」正如中國當局不斷對華爾街和外資企業所承諾的——並不是要反對市場經濟、並不是要打擊私有財產制、並不是要走回頭路——中國當前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保護中國獨裁資本主義的未來。
習近平與中共中央曉得,繼續放任資本的野蠻成長與掠奪、繼續漠視普遍低薪且血汗過勞的僱傭條件、繼續坐視資本市場的大玩家們專注於市場套利與短視近利,中國獨裁資本主義的未來不僅難以擺脫「世界工廠/西方企業打工仔」的命運、難以擺脫受制於人的地位,也將使中共獨裁統治走向懸崖,而中共獨裁統治是中國資本主義穩定存續的屏障。正如習近平曾經說過的,這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拯救中國共產黨(沒有說出的,是以下這幾個字:的獨裁統治及其未來)。
從中共加大監管的粗暴手段就可看出,中共當前推動的「改良」政策[15]都是獨裁且直接,這樣的政策推動當然少了異議聲的干擾,但仍無法避免過度強硬的手段,會在短期內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及社會上的動盪。但總體來說,習近平清楚且明白一個基本道理;不加緊腳步,改造現在中國的經濟體質,或回應一部份社會上的憤怒與不滿,整個中共政權不僅是會輸掉中美衝突,更可能會讓他失去統治的地位(國民生活不改善,如何說服國民要繼續信任且接受中共的獨裁統治?)。
但是習近平與中共中央的作為,並非是要真正的終結獨裁資本主義制度。今日中共中央所做的「社會改良」,若有必要也能在未來重歸於零,走上另一個方向,將「社會改良」收回。然而,對於中國基層人民而言,若要在未來真正擁有一個具備完整民主權利與充足社會保障及福祉的新社會,那麼就必須將中國共產黨視為一個應當除去的阻礙。
要結束中共的獨裁統治、要結束中國資本主義對於基層人民與工人階級的剝削與壓迫,中國的先進份子與進步工人需要秘密的組織起來,建立一個對抗資本剝削與獨裁統治的革命運動及其政黨。
[1] 讀者可以參照《國際社會主義前進》,《中國:一場反資本主義革命如何催生了資本主義專政》。
[2]《使少数人富起来的改革,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中国与通往经济全球化之路》,中國旅美學者文佳筠所撰。儘管年代已久,但其中對於改革開放的分析仍富有啟發。
[3] 《商業週刊》,《習近平喊出「共同富裕」!中國預備怎麼把富人的錢挖出來?》
[4] 《紐約時報》,《習近平提「共同富裕」,敦促中國富豪分享財富》
[5] 中國工信部旗下《中國中小企業信息網》調查。
[6]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9月6日中國數字經濟博覽會開幕上的公開聲明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中共的政策目的。從劉鶴近期在各個商業博覽會上的「信心喊話」當中就可看到,「中小企業能辦大事」、「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等,中共正在大力度的改造現有市場結構。
[7]《T客邦》,《中國網絡巨頭開始奉旨「拆牆」,但拆的不是你知道的那面牆》。
[8] 中共消除資本巨頭的力量,除了為市場改革的需要,中共也擔憂這些「大富豪」的權勢可能威脅到習近平的個人獨裁,當然其中包含了習近平對中共其他派別的肅清。讀者可以參閱《國際社會主義前進》近期的兩篇中國局勢分析文章:《中國建黨百年—在高壓與困局之中》、《兩會:中共政權的影子》。
[9] 《青春有你》這類的選秀節目,過往在中國不時的帶來許多「爭議事件」,好比飯圈為了特定的明星進行大量消費,不是為了商品而是為了衝高明星排名,甚至飯圈為了不同的明星起了尖銳的輿論衝突等等。尤其面對明星的各種中國社會內,視為「荒唐」的行徑,更易刺激出廣泛的輿論。
[10] 中央社,中國對10網企行政指導要求維護新型態勞工權益其中指出,中共要求經營外送平台之企業,必須要與外送員簽訂合乎勞動法之合約,並且應當讓「靈活就業」的勞工可獲得一般正職勞工相應的保障等。
[11] 《新新聞》,《呂紹煒專欄:棒打「996」一箭雙鵰》此專欄指出一個重要事實,中國每年都有數百至上千萬的畢業生投入就業市場。如何吸收及消化這樣大批的新生勞動力會是一項課題,但966問題不被解決,青年當中普遍存在「躺平」的消極性,那市場上的缺工壓力勢必會更廣泛。
[12]《中國國家統計局》,《2020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
[14] 分別是「扣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
[15] 中共式的「改良」在整頓演藝圈上,有一個有趣的表現。官方宣傳要大動作的整治不良藝人時,一方面提到要嚴懲性侵犯的藝人,另一方面卻又要取消「娘炮」的男性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