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台灣本土疫情的爆發,使台灣國內經濟活動受到嚴重衝擊,也使眾多的基層勞工、自營業者、中小企業皆受到不小影響。 為此,民進黨政府火速出台了紓困4.0的政策,要來減緩疫情對民生的打擊。
然而,所謂的紓困4.0,事實上並沒有紓困到所有需要得到政府援助的人們,也使得網路輿論上埋怨四起,許多基層勞工紛紛抱怨領不到、給太少等等,不滿只有勞工紓困貸款可以申請,而沒有其他直接請領的現金津貼。
在6月15日,當勞工紓困貸款開始開放線上申請後,眾多承辦銀行的作業網站馬上出現嚴重的癱瘓與當機,並且在短短幾天內全國就總計有117萬筆的申請,遠超過本次勞工紓困貸款原定的50萬名額上限。
比起去年在兩周時間才有60多萬筆的申請數來看,可見這次疫情對基層勞動者所造成的經濟影響是更加巨大。
另一方面,我們也能看到,工運團體「工人鬥總統」的民調顯示,有75.9%的勞工因為停業、停班、裁員導致收入銳減;有74.4%受雇勞工因為雇主未申請而領不到紓困金;有92.9%資方違法片面減班減薪;更有高達96%的勞工不滿意紓困4.0。另一方面,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平均有74%上班族在本波疫情衝擊中收入減少1.1萬元;依照勞動部統計,截至6月中旬已有6383人被放無薪假,但是疫情對於基層勞動者的衝擊,顯然比勞動部所統計的數據來得更廣更深刻。
疫情的衝擊,也讓不少勞工轉為居家工作,儘管尚未有明確的數據統計台灣有多少勞工能真正居家辦公,但根據《經理人月刊》於2020年西方國家疫情的衝擊調查,全球65個地區的上班族因為在家上班,導致平均每日工作時間延長30分鐘。而英國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工會的Prospect調查亦指出,有35%原先在辦公室工作的勞工因為啟動居家工作,心理健康逐漸惡化;更有40%的受訪者表示,因為資方認為居家辦公不需要通勤時間,故理所當然地將這些時間轉變為工作時間。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也得到類似的結果,有35.6%的上班族在家工作後壓力更大。
不只是居家辦公使勞工們身心俱疲,台灣勞檢一直以來也只是表面功夫。一方面係因勞檢人力嚴重短缺,另一方面低落的工會組織率讓勞檢有名無實。這種衰弱不振的勞檢制度,非但不能在正常情況下保護勞工的權益,更無法在疫情期間避免血汗過勞和各式侵犯勞權的案件。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 也在6月21日提出受疫情影響的九大產業,包含移民、室內設計、就業服務、寵物、保代/保經、不動產仲介經紀、租賃住宅服務。其中保代/保經業相較去年3、4月疫情較嚴重期間,整體營運衰退65%,有41%的保代業員工被實施「無薪假」;而目前室內裝修業的整體營運狀況,也較2019年疫情發生前的同期下降84.2%。
上述的各種資料證明,至今仍有廣大的基層勞工不僅無法「紓困」或者得不到充足的「紓困」,他們的工作權益和生計,也因為疫情衝擊而受到嚴峻挑戰。
事實上,政府是能夠做到更充裕的紓困政策,但這需要台灣的工運團體與基層勞工共同的團結爭取。為此,我們提出以下主張:
-
疫情期間,全民普發紓困金,該金額不應小於每月基本工資。並且給予民生必需品之購買補貼,包含但不限:水電費、房租、伙食費等。
-
終結無薪假,所有產業之中因疫情被迫停班之勞工,資方應當支付全額薪資。資方若無法支付,則全額由政府代為給付。
-
保障疫情工作權,保障基層勞工不受疫情因素而遭到資遣;並且給予無法抵擋疫情之衝擊的中小企業相應的紓困金,並確保該中小企業內勞工之工作與就業權益。
-
政府應當給予全台工會自主充足的勞檢發動權,讓工會可以隨時舉報並且督察是否有違法之資方。
-
確保在家上工之勞動者工作保障,工作滿8小時後有「斷線權」。 不讓居家工作,變成24H隨時待命上工。
-
各行業之勞動者組織起來,確保職場上防疫措施及物資足夠。並且防範資方在疫情期間侵犯勞動權益,比如超時加班、要求員工放事假或年假等規避通報的無薪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