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人:得勝
受訪人:陸配Luna
一、關於個人經歷與身分認同
Q:您當初是什麼契機來到台灣定居的?您目前在台灣的生活狀況如何?
A:我是十多年前在廣東佛山認識我現在的先生,當然他是一個台灣人,我們交往了大概一兩年之後才決定結婚。跟他結婚之後,我就從廣東佛山搬來台灣生活,現在在台灣已經生活了十年,也把這裡當成自己第二個家。
生活狀況還不錯,跟先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自己平時除了照顧家裡,也做一點小生意補貼家用。現在每天也會去附近的菜市場買菜,也會跟在台灣的這些鄰居阿姨們聊天,很習慣這裡的生活節奏,甚至台語我也會了不少。我在台灣生活得很開心,也融入了在這裡的生活。
Q:您在台灣的身分申辦過程是否順利?有遇到什麼困難或歧視嗎?
A:老實說當初要取得台灣的身份證的過程其實非常的艱辛。剛剛嫁來台灣的時候,我先拿的是依親居留證。為了要拿到台灣的身份證,我不只是要居住滿一定的年限,而且期間還有很多的審查。跟其他國家的外籍配偶相比,我要花更長的時間來取得身份證,我記得那時候規定至少要等六年。而且申辦手續其實也很繁瑣的,各種文件證明來來回回好幾趟,甚至在面談的時候公務員也會問我們很多很私人的問題來確認我們是不是真的結婚,其實當天的心理是蠻不好受的。
最大的困難就是等待的那一段時間,心裡總懸著怕政策會影響了自己取得身份證的過程,還好最後順利過了這個等待期,終於拿到了台灣身份證。至於歧視當然是會有遇到,首先是因為講話的口音,很多人聽到我講話的聲音聽得出來我是從大陸來的,所以臉色跟態度就會有所轉變。有一次我去傳統市場買菜,賣菜的大哥聽到我講話的時候就脫口說一句:你是大陸來的。語氣怪怪的,當下讓我有點尷尬,不知道怎麼接話。還會有人叫我大陸妹,雖然表面上是在開玩笑,但心裡面總覺得自己是被貼標籤的。
另外,在等身份的那幾年,我不能隨便的找工作,經濟不獨立,要靠先生養。有時候也會聽到一些消遣我的風涼話,就是嫁來就是為了要有健保、為了要錢、為了要這個身份。其實我聽得很難過,但我也告訴自己盡量不要放在心上,問心無愧就好。後來隨著時間久了,周圍的鄰居真正開始認識我這個人,這個情況才慢慢改善。現在我有了身份證,然後在這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口音也越來越像台灣人,所以也比較少遇到那種帶有異樣眼光的情況。
陸配和其他國家的移民待遇有差,引起民間團體抗議。(圖片來源:公民行動影音記錄資料庫)
Q:您覺得台灣社會如何看待來自中國的配偶?您有過被標籤或誤解的經驗嗎?
A:我覺得台灣社會看待我們其實是蠻複雜的,有好有壞。好的部分是我也遇過不少熱心的朋友跟鄰居,知道我是從大陸嫁過來的反而更照顧我,甚至會主動教我如何適應這邊的生活。比如說拜拜要怎麼準備貢品,過年過節有哪些習俗,讓我感受到這裡的溫暖跟善意。像是我婆婆的鄰居,當她知道我是大陸人的時候,還特地做廣東菜給我吃,怕我不習慣台灣的口味,讓我很感動。慢慢的他們其實也把我當自己人看待,聊天的時候也不會說我是大陸來的,認為我是外來的。但不能否認的是有些刻板印象一直都存在。有些人覺得我們在中國生活很窮所以才要嫁來台灣,有些人覺得我們在政治立場上一定是支持中國共產黨,甚至有人還會認為我們是不是間諜,來這裡就是要滲透台灣。這種想法真的讓人很哭笑不得。我自己也曾經在網路論壇上看到有人講陸配都是統戰工具,當時的心理其實挺不是滋味的。甚至我也遇過比較不客氣的人,一聽到我的口音不一樣,就問開始講一些大陸負面的事情,好像這些事情都跟我有關,我要為這些事情負責一樣。
二、針對亞亞案的看法
Q:您有關注最近的「亞亞案」嗎?這件事對您或您身邊的人有什麼影響?
A:有,新聞爆出來的時候我真的很震驚。我之前根本不知道有這號人物。我的世界很小,關注的就是日常生活和周遭的小事。但新聞鬧得很大,而且身邊的很多在台灣的朋友都會討論到這件事。
你說對我自己有什麼影響嗎?當然是有的。我覺得很困擾、覺得很丟臉,她這樣做其實我們在台灣的處境變得更艱難。她代表不了我們,但她的言論卻影響了所有在台陸配,讓社會上對我們更加不信任,更容易被貼標籤。我的小孩也在台灣,我當然不希望他們因為媽媽的身份被歧視。我也能夠理解為什麼台灣人這麼的生氣,而且說實話,我也不希望台灣變得跟大陸一樣。就是如果不客氣的講,她就是陸配之恥。就是如果真的在台灣生活,怎麼會希望跟台灣跟中國爆發戰爭呢?這是很奇怪的想法。我看過她的那些影片,她雖然沒有很明確的直接講她支持武統,但是事實上她的前後文就是在宣傳武統。其實這樣的言論是很糟糕的,對於在這裡生活的我們也好,或甚至是我們在大陸的家裡也好,這都不是一件好事。戰爭底下,老百姓都是受害者。為什麼要支持這種事情呢?我實在是不能認同他這樣的行為。我很討厭他這樣的行為。
Q:您認為台灣政府在這件事中的處理方式如何?是否有失公允或不尊重人權的部分?
A:假如亞亞是在大陸做了這樣的事,她所會遭遇的可能就不是驅逐出境而已,她是可能會被冠上所謂的顛覆國家政權罪、叛國罪之類的很嚴重的罪行,然後被關押起來。所以相較之下我覺得台灣政府處理的相對仁慈許多了。台灣人的民意反彈很大,台灣事實上還是一個比起大陸民主非常多的一個國家,所以政府在這樣的民意壓力下去做這樣的事情,是可以理解的。我不會說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最好的,但我們也要去思考為什麼在台灣的陸配要去賺這種愛國主義小粉紅的錢呢?即使是在大陸,賺這種錢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所以我不好說台灣政府這樣的處理是好還是不好,但我可以確定的是,亞亞她這樣做絕對是不好。因為她所說的這個話才是真正的去增加大陸跟台灣人民之間的不信任跟仇視,我覺得這是非常不好的。這樣的行為應該被遏止,應該被反對。就像如果我在大陸有言論自由的話。我也一定會主張大陸的政府應該要去遏止、反對或者去懲罰那些說「留島不留人、殺光台巴子」,這一種威脅、恐嚇台灣人生命安全的言論。
那你說把亞亞遣返回去是不是有失公允或不尊重人權的部分?我看到網路上很多人說媽媽跟小孩被迫分開很殘忍,但其實亞亞可以帶著她的小孩去大陸。亞亞當初不要說這種話,那這些事情不就不會發生了嗎?我們知道台灣是一個有言論自由的地方,可是去挑起這種兩岸之間的仇恨對立、兩岸人民之間的仇視跟不信任,它真的應該屬於言論自由的一部分嗎?我很懷疑,我真的非常懷疑。
但我最希望大家要理解的就是,不是所有的陸配都跟亞亞一樣,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只是希望可以好好生活、安居樂業的,我們並沒有興趣去賺那一種五毛黨的錢。
Q:有些人認為這是基於國安考量,您怎麼看這種說法?
A:把亞亞驅逐出境就可以保障台灣的安全嗎?我覺得不必然吧。因為真的在威脅著台灣的安全的,客觀的來講就是中國共產黨對台灣的文攻武嚇。軍事上的威脅是大陸的政府,把亞亞趕回去大陸,其實也沒有解決了大陸對台灣的安全威脅。如果大陸的政府還是這樣的對台政策,如果在大陸的14億人的多數人、大多數基層老百姓,沒有反對這樣子對台灣的文攻武嚇、軍事威脅的話,我覺得台灣的安全就時刻會面臨著風險跟危害。
以我自己的生命經歷來講,我有家人在大陸,我生活在台灣,我們是最不樂見兩岸發生戰爭的。我也覺得在台灣有言論自由、有思想的自由、有政治自由是很好的事情。至少我不會因為在大馬路上講了什麼,或是在網路上講了什麼,就要被警察約談、被抓去關。所以如果真的要讓台灣處在一個更安全的位置,我覺得是要讓大陸政府改變現在對台灣的政策、方法跟態度,甚至可能是改變大陸的政治跟社會體制,才有可能真的保障台灣的安全。但我自己並不認為大陸的政府是熱衷於發動戰爭的瘋子。就客觀上來講,對台灣發動戰爭是禍國殃民的,對兩岸都不是好事,對經濟的影響跟負面衝擊很大。我們在三年前爆發的烏克蘭戰爭上面可以看到這件事,兩方都不會是受益者。中國現在經濟已經很不好了,所以我想我希望大陸政府應該更多的花心思在如何改善民生、提升經濟、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上面。台灣問題其實在大陸的老百姓、大部分的人說實話沒有那麼關心,因為台灣畢竟對我們也是一個位於中國東南方、離我們很遠的一個小島。我自己在大陸的同學、親友,其實他們更關心的是他們自己的生活、工資、就業、他們的明天、他們的下一餐、他們人生的規劃,這其實才是他們更關心的。不是所有大陸的老百姓都是小粉紅,網路上的小粉紅只是極端少數,而且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是拿政府的錢在辦事。
陸配亞亞在抖音上發表統一立場的言論,遭檢舉後移民署廢止其居留許可,現已離境。(圖片來源:台視新聞)
三、關於政府對陸配的政策
Q:您對目前台灣針對中國籍配偶的移民、歸化與居留政策有何看法?
A:如果我可以許願,我覺得當然第一個是希望陸配可以跟其他的在台灣的外籍配偶一樣,四年就可以拿到身分證。雖然我已經拿到了,對我來講是影響不大,不過如果我要站在其他還沒拿到的陸配的角度來講的話,我覺得平等的待遇是很重要的。因為對台灣來說中國大陸就是外國,那為什麼不能跟其他外籍配偶一樣呢?
我記得剛來的時候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加入全民健保,我忘了要等多久了,不過就是在那時候如果生病了就比較麻煩,要付比較貴的醫療費用。然後在拿到正式身份以前工作也不好找,所以整個經濟壓力都在我先生身上。
當然不可能在剛來的時候就完全相等的待遇,但至少希望把我們跟其他的外籍配偶一樣平等的看待。
Q:您是否參與過任何爭取陸配權益的活動?您怎麼看台灣公民社會的反應?
A:我沒有參與過這些團體跟組織。但我有聽說(只是聽說,我沒有證據),有些組織的背後是大陸政府或者是國民黨的影子,我不希望跟這些東西去扯上關係,因為我覺得這對我的生活沒什麼好處。而且他們在做的很多事情有時候我也不是很能理解,有一些可能是要拿大陸政府的經費或補助吧,就會講一些大陸政府的好話。
我沒有資格說台灣人應該要怎麼看陸配,但我覺得在台灣生活的陸配如果做得到的話,應該是要讓台灣的老百姓去了解,其實我們跟他們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生活變得更好,我們都希望生活可以安定。比起獨裁專制,我們會更喜歡民主自由。比起沒有言論自由,我們會更支持言論自由。
其實很多大陸老百姓也不喜歡共產黨,尤其在現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所以我覺得陸配應該要設法爭取台灣社會對於我們的認同跟理解。
Q:您覺得陸配在實際生活上是否能享有與本地人相同的權利與社會資源?
A:我現在已經拿到身分證了,我也是中華民國國民了,所以我能有的跟本地人是完全一樣的。但是在拿到身分證以前的差別其實是很大的。但我可以理解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
四、關於反戰與反侵略立場
Q:作為來自中國的配偶,您如何看待當前兩岸關係的緊張局勢?
A:我在台灣生活了很多年,又從大陸嫁過來,現今兩岸關係這樣子,我是既擔憂又難過。常常在新聞上看到這些兩岸衝突,我的心裡面都會很不舒服。我真的不希望兩岸之間發生任何的衝突。以前我可能對政治沒有那麼敏感,但是現在還是難免感到憂心和煩惱,我擔心的不只是我們在台灣的安全,也掛念在大陸的親人,因為真的起了衝突,兩岸的老百姓都會受苦。所以我會認為兩岸的老百姓都應該要反對兩岸發生衝突。當然大陸軍隊的人數、武器、軍費開支都是台灣的好幾十倍,在這個客觀的力量對比上面,首先大陸政府有很大的責任是需要去化干戈為玉帛。因為真的戰爭發生了沒有贏家,受傷的都是我們這樣的老百姓。我希望大陸政府可以保持理性跟冷靜。我可以理解台灣的老百姓的感受。所以我認為其實是兩岸的老百姓都應該要一起反對戰爭的發生,當然也要反對大陸政府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彼此和平是最好的。
Q:台灣有越來越多民眾關心「反戰」與「和平」的立場,您支持這樣的聲音嗎?您對「反戰」的理解是什麼?
A:我相信只要是腦袋正常的人,都不會希望戰爭。中國老百姓不想打仗,台灣的老百姓也不想打仗,打仗對誰都沒好處。只是在大陸那邊要表達這樣的聲音其實很困難。我很支持台灣的民眾反對戰爭,希望兩岸和平。但我不認為反戰和和平的責任首先是在台灣政府身上。我不認為反戰和和平的責任首先是在台灣的老百姓身上。我認為反戰和和平的責任首先是在大陸的老百姓、大陸的政府身上。讓台灣老百姓這麼緊張,這麼害怕的,是解放軍的航母,是大陸的軍隊,是東風導彈。
大國還是有大國的責任,大國比起小國更有維護和平反對戰爭的責任。如果大國的政府在幹壞事,大國的人民應該要反對大國政府幹壞事。反戰跟和平,這當然是不分國界所有人的責任跟共識,但大國家的人民比起小國家的人民是更有這個責任的。
我也可以理解有一些大陸的老百姓覺得大陸現在政府所做的不只是在打壓台獨,也包含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勢力。反戰也好,和平也好,這不是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人民的責任。以兩岸的情況來講,至少三個國家,美國、中國、台灣,三個國家共同的責任。我覺得人民想要的是安定、安全的生活,不想要成為地緣政治、政治角力的犧牲品。
Q:在面對戰爭風險與國族對立的時候,您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如何看待來自中國的人民,特別是像您這樣的配偶與家庭?
A:我雖然出生在大陸,但早已是台灣家庭的一份子。如果兩岸真的發生衝突,我和我的家庭也會和所有台灣家庭一樣面對戰爭帶來的危機。所以我希望台灣老百姓不要把我們當成假想敵,只因為我們的出身地。請記住,我們的立場跟大家一樣,都是愛好和平的普通人,想保護好自己的穩定的生活跟家人。其實很多從中國嫁來台灣或來台灣的人包括新住民、學生、打工的,沒有誰是希望來搞破壞的(亞亞是例外),特別是我們陸配,我們都打算在這裡安身立命,跟大家一樣珍惜這裡的和平跟繁榮。
五、總結與期望
Q:如果可以對台灣政府提出一項建議,您最希望改變的是什麼?
A:我最希望改變的是「政策上的平等對待」,這樣不只對我們好,我相信對於台灣社會的和諧會更有幫助,大家都是一家人。我在這裡講的不是兩岸一家親,我知道在台灣社會大家對於這樣的論調很反感,正常人也不會希望在獨裁專制的社會裡面。我在這裡要表達的其實是,希望大家可以把我們當作自己人來看待。政府如果可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我們,民間也會更容易接受我們,這是我忠心期待的。
但是其實認真講,我覺得在台灣的陸配自己也是需要扮演一個積極正面的角色,來爭取台灣社會對於我們的認同跟理解。如果我們不做這樣的事情的話,我們永遠都會被人貼上一些惡意的標籤、或小粉紅的帽子。我也不否認的確有一些陸配在台灣就是扮演小粉紅的角色,這其實對於我們陸配在台灣爭取一個更好、更平等的待遇其實增添了更多的困難。像是亞亞就是很負面的壞例子。
Q:您希望台灣社會如何更理解與支持陸配群體?
A:嚴格來講,陸配或者中國人在台灣是少數民族,如果我們把台灣人視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的話,那我們的確在台灣是少數民族。的確台灣人也不認為跟我們是同一個民族。這個情況很複雜,雖然我們在台灣是少數民族,但是以國際政治來講,中國比起台灣是大上很多的一個國家,是一個大國。所以我覺得陸配本身就應該扮演一種兩岸老百姓之間和平友善溝通的一個橋樑,反對兩岸之間的敵意,但首先是反對大陸政府對於台灣的敵意,這樣子才能夠期待台灣社會更理解與支持陸配群體。
Q:有什麼是您希望台灣人了解的「真實的陸配」故事或心聲?
A:有一件小事讓我特別有感觸。我的孩子有次在學校寫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他在文章裡說:「我的媽媽從很遠的廣東來到台灣,為了我們家付出很多。她做的菜很好吃,講話有一點點怪腔怪調可是很好玩。我最喜歡媽媽帶我回廣東看外公外婆,因為那裡也是媽媽的家鄉。媽媽常說她有兩個家,一個在佛山,一個在桃園。我覺得我媽媽很勇敢,也很了不起。」我看完真的眼淚都流下來了。小孩子最天真,他筆下的我其實就是一個平凡又努力的媽媽。這就是我們陸配最真實的一面:為了家庭可以很勇敢,為了孩子可以很努力,把異鄉也經營成故鄉。我希望台灣人了解,我們並不是什麼神秘的群體,更不是別有用心的人。我們有苦有樂,有我們的難處,但也有對台灣滿滿的熱愛和奉獻。我很珍惜現在擁有的台灣身份,也珍惜台灣社會帶給我的安全感和自由。我們很多人都像我一樣,默默地在各行各業打拚。大家和我們相處過就會發現,其實「陸配」這個身分沒什麼特別,我們早已是台灣社會的一份子。
最後我的心聲是:希望大家用平常心看待我們,把我們當成你的鄰居、朋友、家人,而不只是標籤上的「大陸人」。我們有我們的故事和情感,也願意為這片土地努力。未來我也會教育我的孩子兩邊的文化都要尊重、去理解。我想我們這些陸配家庭某種程度上也是兩岸連結的橋樑,或許正因為有我們,兩邊的人才能更了解彼此都是平凡人,都值得被善待。我衷心希望台灣人能知道,我們真心愛著這裡,願意和大家攜手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就是我想分享的真實故事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