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的「台鐵公司化」呼聲
4月2日,台鐵太魯閣號遭遇台鐵史上最嚴重的意外事故,導致50人身亡、200人負傷。這場震驚全國的 「人禍」,起於政府對於公共工程的監管不周及鐵路安全防護的疏失、台鐵人力不足、還有承包商對於工安維護的怠慢,才最終導致了承攬北迴線51K明隧道工程的義祥工業社老闆李義祥操作不當的工程車直接滑落到鐵軌上,導致列車出軌並撞擊隧道壁。
但令人感到更為哀傷且憤怒的是,在此重大災難發生之際,卻有產官學媒人士藉災發難的鼓動「台鐵公司化」的論調。何謂「台鐵公司化」?意即是將全民公共運輸之必要所需的鐵路交通轉變為營利至上的國營企業,這必將導致軟硬體投資更為匱乏、人力不足之情事進一步惡化。在公司化之後,緊接而來的恐將是進一步的「私有化」,使全民皆需的公共鐵路運輸,淪為少數企業與資本家牟利的生財工具。在英日德瑞義等國的鐵路私有化經驗中,皆出現了私有化導致服務品質未提升、事故頻繁甚至增加、票價上漲、誤點更多等問題。因此,台鐵企業工會與台鐵產業工會皆發出聲明公開反對「台鐵公司化」。
台鐵產業工會理事長王傑指出:「這時候拋出公司化議題,對台鐵員工是很大打擊,以現在人力狀況來看,待遇狀況很糟,公司化真的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嗎?……看到郵局、中華電信公司化後的待遇更加低落,面對人才嚴重流失問題,才是台鐵最應該要解決的狀況。」
面對這般令人哀傷的重大事故,台鐵與政府所需要做的,不僅僅只是立即給傷亡者之家屬充足完善的撫卹與賠償,不僅僅只是官員辭職致歉。最為重要的是所有關心鐵路安全與不願再見此悲劇的人們,都應異口同聲的反對「台鐵公司化」,要求徹底的改革台鐵,而改革的方向是:補足台鐵人力!政府撥款增加對於鐵路安全維護的軟硬體投資!改革長期遭受員工與工會詬病的高層官僚文化!
這場意外事故的後續處置與應對,將清楚的檢驗民進黨政府是否能夠大力改革台鐵積弊以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發生——然而,很不幸的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4月7日的發言中,雖表示支持改革台鐵官僚管理文化與加強鐵路安全[1],但也暗示將可能在未來推動「台鐵公司化」。我們相信,需要有一個堅實的基層群眾與台鐵產業工會的聯合施壓與監督,才能確保鐵路安全與補足人力、革除官僚文化才能真正的如期而至。面對「台鐵公司化」政策的逼近,我們國際社會主義前進期許台鐵企業工會與台鐵產業工會及全國乘客,能夠共同的發出反對的聲音與行動,絕不能讓全民所需的公共鐵路運輸進一步向下沈淪。
民進黨政府的多重難題
如今,民進黨政府正面臨著多重的政治考驗。除了太魯閣號事故所帶來的政治衝擊與藍綠口水戰之外,藻礁公投、重啟核四公投、反萊豬公投等公投案正在現今與未來進一步衝擊台灣社會的政治議程與社會輿論。
府院高層在估計局勢後決定不對公投提出對案,而是全力動員舉辦施政說明會300場,訴諸支持者對四項公投投下反對票。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之民調,有將近5成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藻礁公投通過、而有高達6成2的受訪者支持用公投推翻萊豬開放進口的政策。另有民調統計,有高達4成5受訪者認為使用核能利大於弊,此一數字將可能成為重啟核四公投的潛在支持者。輿論指出,這四項公投案[2]若皆能大獲全勝,將有助於國民黨重返中央執政;但我們估計,局面將不會如此非黑即白。
參照過去一年以來的民調統計,民進黨政府雖從2020年5月的7成滿意度滑落至如今的近6成。但在經濟前景極度樂觀[3]與執政高層更善於維護民調滿意度[4]與危機應對能力強化[5]的局面下,國民黨要能復辟絕非易事。我們認為,實情更接近是有相當一部分支持藻礁公投、萊豬公投之選民,乃是批判性的支持民進黨,但絕不會因為反對部分民進黨政策而轉向支持國民黨。在廣泛厭惡國民黨的群眾之中,亦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害怕國民黨復辟,因而無條件的接受了民進黨錯誤的開放萊豬、現行三接方案等政策。
因此,以目前民進黨政府仍處高點的執政聲望而言,的確存有改變上述民意現象的可能性與能量。但如果要使台灣社會走向真正進步的方向,我們認為台灣人民應當擺脫藍綠象限,以進步價值作為投票取向,而非藍綠認同——支持藻礁公投、反萊豬公投、反對重啟核四公投[6],才能使台灣社會在食安、環保、能源轉型、公共安全上捍衛既有成果與取得進展。
要使這幾項公投案走向促進社會進步的方向,就必須讓藻礁、反核四、反萊豬運動擺脫藍綠白三黨的主導或箝制,努力跨出藍綠象限。涉足其中的社運團體與議題支持群眾,需要建設獨立且聯合彼此的全國性競選組織,在社區、學校、職場中推動籌組「拉票大軍」,把進步的觀點與政策帶到基層之中,才能有更大的力量避免2018年公投大戰中保守主義勢力大獲全勝的慘劇再度上演。
這樣的慘劇重演雖然不是最大的可能性,但卻也不可低估其機率。作為台灣當代右翼保守主義政治象徵的韓國瑜,如今正以柔情樸實、同心庶民的形象預謀東山再起。假設國民黨能繼續把持「反萊豬公投」、成功騎劫「藻礁公投」、並且讓「重啟核四公投」連同上述兩案一同勝選,雖未必能一舉幫助國民黨直取2024年選舉[7]的大勝利,但肯定將大為振奮既有的藍營支持者與右翼保守主義群體[8],並準備好韓國瑜正式復出參選的氣勢。
如果局面依上述情勢發展,這也將再一次的壓縮台灣國內進步性社會運動的發展空間,促使相當一部分的綠營支持者再次無條件保衛民進黨政府,並且敵視許多社會進步的主張與政策[9]。台灣國內的追求社會進步的組織與人們,必須極力避免這一局面發生,並且在相應的公投運動建立獨立於藍綠白三黨之外的進步勢力,推動台灣基層人民與工人階級擺脫藍綠象限,建立一個真正能促進社會進步、革除弊病的左翼替代方案。
民主權利之前途
在國內的政治與社會衝突之外,兩岸對峙的緊張態勢也持續發展與加熱中。這背後的動力源頭來自於拜登主政的美國政府並未隨著川普時代的結束而終結抗中政策,而是採用了更有組織性與計畫性的多邊主義戰略,以確保美國能在這場與中國對抗的帝國主義爭霸中保持優勢地位,要維持這個優勢地位,也就需要在台灣問題上對中國展現明確的硬態度。
4月15日,首批拜登政府訪台團抵台訪問蔡英文政府,在BBC的報導中,受命於拜登的美國前參議員陶德如此說到:現在是「美台關係有史以來最強健牢固的時刻」。「前來重申美國對美台關係的承諾,以及美國對於美台共享的眾多利益上深化雙邊合作的支持」。陶德並表示相信拜登政府會協助台灣擴展國際空間,並支持台灣積極投入自我防衛。
拜登政府此舉,也是再次的表明美國政府對台、對中政策的立場——堅決捍衛對台宗主權,不坐視中共文攻武嚇。甚至將加大給予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政策支持、經貿合作、軍事合作、政治結盟。但這也意味著,美國對台軍售案在未來將有進一步的增長。因著上述趨勢,中共對台文攻武嚇,也有壓力需繼續升溫、拉高姿態,以藉此讓中共政權可以強行維持其中國民族主義的政治顏面——在這裡頭的潛在巨大風險是,一旦中美雙方間的對抗,失去政治與經濟理性、產生重大的情勢誤判,台灣將有風險成為中美對抗的軍事熱點。
在這不斷升溫的中美對抗中,不論是軍事對峙或經濟戰爭,隸屬於美國之下的台灣,自是難以逆美國之道而行,也必然是「首當其衝」的面對中共之文攻武嚇。這些中共對台的文攻武嚇,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是更加推進台灣多數民意擁護美國的抗中戰略與反對親中路線及中共獨裁;多數民意擁護美國抗中戰略的原因不僅僅是為了保存既有之民主權利,更是包含著在中美對抗態勢之下,台灣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向好所帶來的經濟紅利與強增長。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認為,在此局面中,台灣基層人民與工人階級、進步份子需要組織起來在經濟前景看好的態勢下,爭取更好的勞動條件與更大手筆的政府公共服務支出,以補足台灣社會內所匱乏的各項公共服務與保障——美國拜登政府亦是在美國國內群眾運動、疫情重創、中國競爭的三重因素下大舉增加各項公共開支與進行各項基礎建設的翻修更新;深受疫情重創的美國政府能夠如此行,在疫情中安度風雨且經濟前景樂觀的台灣政府沒理由不能做到——台灣人民需要組織起來,如此要求政府增加對於基層所需與社會進步的公共投資。
同時,並不能將保衛既有民主權利的希望全然寄託於美國政府的承諾——固然這些承諾也絕非單純為了博取政治名聲的空口白話,出於中美經濟戰爭之需要,美國政府自然不可能將台灣這個「矽島」拱手相送於中國,或使其進入軍事衝突之中。台灣基層人民與進步青年,需要一方面支持中國國內的群眾反抗與民主運動,另一方面組織起來爭取台灣國內民主權利的深化。才能最好的不使台灣民主權利之前途,不單純受制於中美兩強的角力之中。
[1] 當然,能夠落實多少,這又是另外一回事。
[2] 藻礁公投、萊豬公投、重啟核四公投、「公投綁大選」公投。
[3] 根據主計總處估計,今年GDP 增長將高達4.64%,2 月景氣燈號也亮起10 年未見的紅燈,綜合判斷分數40 分,為32 年最高,投資消費出口並進增長。
[4] 尤其是維持國內青年群體之支持度。
[5] 例如,中共打壓台灣鳳梨事件之應對,使之成為具有台灣民族主義性質之反中共打壓的消費者運動。
[6] 詳細論述詳見本期雜誌相關文章。
[7] 總統與立委大選。
[8] 簡稱:韓粉。
[9] 並且扣上各種帽子,以作為不用解釋的政治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