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機車路權促進會於台北市發起「待轉大富翁」,試圖凸顯市府強制待轉政策將帶來諸多問題。該會不單只針對此路口的交通規定,而且常年爭取「車速分流」代替「車種分流」,但都遭到交通部的無視,才轉向癱瘓交通的抗議手段。
而當日市府配合監理單位與環保局聯合稽查,並將不服指揮車輛開罰來強硬地回應這場抗議。亦有通勤民眾在不知情狀況下,無辜遭罰。從中能察覺警政機關與交通部習慣了用粗劣的行政手段來掩蓋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盤根錯節的交通問題何解?
根據交通部統計,去年因機車事故致死人數為1695人,其交通事故死亡率是小客車的四倍多。但是以私駕車通勤來說,仍有大部分受薪勞動者選擇駕駛機車往返通勤,以早晨尖峰時段往台北市方向的車流量來看,機車就占了六成五。著名「機車瀑布」的台北橋來說,早晨尖峰通勤時段機車流量更是高達小時一萬四千輛。
這反映了大部分的受薪勞動者負擔不起居住在離職場較近卻高昂的商業繁華地段、也負擔不起高昂的汽車購買、養護相關費用。至於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比起機車,仍因考量各項開銷、等待班次間格、擁擠的考量下,不這麼有吸引力。以捷運最發達的雙北地區來說,常因捷運沿線的租屋成本更為高昂,迫使部分受薪階級選擇交通風險較高的機車。
政府對於公共運輸系統的預算不足,加上公共運輸產業多半是私營性質的、或是公司化的,營運利潤被納為考量,導致公共運輸時常在必要卻不容易營利的地段缺席。結果來說,這是變相的將成本轉嫁給機車通勤族去承受空污與事故風險。
改善交通不能僅是從道路交通規則著手,更需要的是發展更免費、方便、優質的公共交通,甚至還需要從縮短通勤時間來減少交通風險。我們主張透過群眾運動,來爭取大幅增加公共交通的經費,並實施真正的八小時工作制及彈性上班時間,就能有效舒緩上下班時間的交通緊張問題。同時我們更需要一個工人階級的政府,才使各區居民代表及交通業員工組成的委員會,從車輛生產、都市規劃、道路工程,進行全面性的交通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