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9月,監察院針對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時任高等法院法官)之不當接觸案,進行彈劾。該石木欽案打開了司法體制的潘朵拉盒子,以富商翁茂鐘的27本筆記本為核心,揭露出金權勢力控制司法審判的醜惡真相。

此案以1995年一場交易訴訟案作為整個事件爆發的起端。翁茂鐘時任怡華公司總經理,與巴黎銀行(原百利銀行)3億台幣本票為擔保,進行金融炒作。但在投資失利後,翁富商賠錢不認帳,開啟了這場百利案。翁茂鐘面對銀行追債壓力,便發起訴訟,透過他長期在司法機構內眷養出的爪牙幫他開脫。在訴訟期間,翁茂鐘透過各式各樣的私下社交:宴飲、球敘、餽贈等手段,行賄參與在整個案件的各層司法官員,協助做出有利判決。由此可以看出,社會大眾長期對於司法的不信任及觀點,有錢判生,無錢判死,血淋淋的在此案表露無遺。但這起事件被監察院揭露以後,才進一步因發掘出翁茂鐘的27本筆記本,得知這僅僅只是翁茂鐘將金權勢力伸進司法機構的冰山一角。

翁茂鐘與法界的來龍去脈

翁茂鐘,台南紡織大企業,佳和集團的二代接班人。曾任台南警友會理事長,更是億載城(台南資本家為主的有錢人俱樂部,資本家透過此類的俱樂部進行各式金權利益交換)會員之一。可以看出翁茂鐘的身分就是標準教科書上資產階級的醜陋模樣,以金權地位,透過各種手段來攏絡警政及司法高官,為自己的資本利益安下法理上的保險。事實上翁茂鐘不僅只是像百利案一樣,針對個案來攏絡涉案官員。有媒體報導,翁茂鐘事實上長期的在司法機構內拉攏新進官員,以長期培養合作默契,同時翁茂鐘也不僅是透過私下的社交,也透過幫助官員投資股票賺大錢,也透過幫助官員子女的晉升仕途來建立彼此之間的利益裙帶往來。

雷聲大雨點小

從監察院揭露此案後,並要求司法院進行調查至今,整起案件已涉及了57檢調人員,26名法官,但在法務部及司法院的調查及公開的懲處結果,可以看出這起事件走入了標準的官員貪污及政府醜聞揭露案的劇本模式,雷聲大雨點小。案件調查至今,確定懲處司法官卻僅有1人,其餘認定有不當接觸的25名法官僅用懲處期已過,高高舉起輕輕放下。蔡英文政府在上任以後大張旗鼓的推動司法改革,顯然民進黨所推動的司改仍有其侷限。但這侷限並非是民進黨推動的不夠大力。我們知道在現有金權政治的社會體制下,是不可能擺脫政商之間的金權掛勾。而當前藍綠白政黨都從屬於富豪權貴的政治代理,自然不論這些政黨多想要透過各式手段改善司法體系,都不可能讓司法機構,或者讓所謂的司法正義擺脫金權的利誘影響。因為司法機構一直以來,最終的服務對象都仍是這個社會上最有權勢的對象,尤其涉及到越複雜的政商利益越是如此。

另一方面,該案爆發之始,監察委員高調地透過媒體推動輿論關注,在有話好說的節目上,本案負責的監察委員之一,也表示,本案之所以有辦法推動調查,有很大的主因在於翁茂鐘的筆記,同時他也指出,司法體制內仍有許多未被清查出來的”翁茂鐘們”和”石木欽們,只因為這些黑數並非是如翁富商一般的方式並且留下書面紀錄。可見,政治與司法在金權下的腐敗是連監察委員都清清楚楚明白的事實!但也無能為力。每個真心支持司法正義與改革的朋友們,這個監委發言所透露的事實就是:我知道這體制很臭,但我也沒輒!我們又怎麼能單純的期待僅憑藉部分監委,或者有良心的官員,就真能夠革除金權對司法與政治的腐化呢?同樣,案件爆發到現在,新聞媒體輿論的關注已如過往雲煙,遠不如前。但媒體不是自詡為是民主制度下的第四權嗎?反到翁茂鐘撒錢買媒體,來為自身佯裝的清廉打廣告,看來這些由大資本所控制的媒體和這起司法案的金權勾搭或許也沒太多區別。

司改真正方向

這起堪稱台灣最大的司法醜聞,裡面不僅僅只是涉及了這些檢警調的不當接觸問題,當中也更涉嫌了這些司法官僚是否有和翁茂鐘進行任何的貪污、內線炒股等違法往來。但法務部及司法院所提出的懲處卻難以讓人相信,政府是真心的要打擊司法體制內的腐敗,甚至至今並未提出具體的改革方向。司法體制的腐敗不僅是表現在這起事件,我們可以看到法院在許多重要的勞動權益的法律裁決上,要不就是變成資方鎮壓勞工的打手,要不就是軟弱無能,無法徹底落實對於資方的懲處;又或者是每年都能在報上見聞的司法官員向當事人貪污收賄等違法惡行;又或者是在司法審理中縱放那些禍國殃民的財團老闆,例如曾有法官審判販售黑心油的魏應充為無罪。

拒絕司法體制受到金權操弄,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要求政府重新徹查與嚴懲此案相關涉案人,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要求司法官審理案件與人際網路應受到公眾民主監督,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不再讓司法官成為一試定終身的特權行業,需要的不僅僅只是讓人民的代表參與司法審理。最關鍵的,是需要支持司法改革與正義的人們,尤其是身處基層的社會大眾、進步青年,需要聯手起來建立一場反對金權操弄司法的社會運動,讓更多人看見當前司法體制中的腐敗、讓更多人看見基層人民能夠聯手起來挑戰金權對於司法與政治的操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