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藻礁」[1]時來運轉式的成為了左右政治局勢與輿論關注的焦點。使「藻礁」第一次走入在公眾視野的,是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這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計畫,促使了環境保育運動人士推動「珍愛大潭藻礁」公投。這場公投,將在今年8月28日進行投票,未來國際社會主義前將對於此公投運動之發展,詳細撰文、闡述觀點。在此以前,我們想讓讀者初步認識這個激起環境保育運動人士與民進黨政府產生政治對抗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之前世今生。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前世

讓我們把視野走回1990年代——李登輝執政時期。曾任國民黨中常委,且志在進軍石化業的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2],為了獲得桃園大潭發電廠[3]的4000億元之天然氣供應合約[4],因而開設「東鼎液化瓦斯興業公司」[5]推動桃園觀音之觀塘工業區與工業港開發計畫。

憑藉著陳由豪的良好黨政關係與國民黨黨營事業入股東鼎公司的特權身份,東鼎公司暢行無阻[6]的拿下觀塘工業區、工業港之開發權[7],而觀塘工業港的興建目的就是為了作為進口天然氣接收站,該計畫構思即是今日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前身。

取得了開發權的東鼎公司,也藉此握住獲得4000億元天然氣供應合約的先天優勢。但是在1999年,東帝士集團爆發財務危機,陳由豪進而將東鼎公司之47%股權轉賣給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華開發[8]

但在這之後,事情出現了當時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國民黨陣營的分裂、連戰與宋楚瑜的對抗,意外的使民進黨陳水扁當選為總統。

陳水扁政府上台執政後,為了以「大潭電廠取代核四廠」,因此仍持續推動觀塘工業區開發案,並在2002年有條件的通過觀塘工業港區之環評,但此案的利益中樞——台電大潭電廠的供氣合約——在多家國際能源公司[9]的抗議此案有綁標圖利之問題與遊說施壓下,民進黨政府改變了李登輝時期「排除中油投標供氣合約」的政策,並且招開國際標案。最終,在2003年中油公司得標了大潭電廠供氣合約之標案。而相應的,東鼎公司原先預期的4000億元合約落空,自然也停擺了觀塘工業港區的開發案。

在確認無望取得4000億元供氣合約後,接班中華開發董事長的國民黨人胡定吾嘗試要將東鼎公司轉賣給中油,進而轉交出觀塘工業港區開發權與土地,但因開價過高且中油公司只願意買下設置天然氣接收站的觀塘港,而東鼎卻是想把整個工業區都賣給中油。

同時,當時的中油公司評估因著觀塘地區的氣候海象使然,一年僅有180天餘能卸載天然氣,效率欠佳,且建造成本比台中港新建接收站多出50億元以上。因而最終放棄收購東鼎,而轉採台中港第二接收站方案以海底管線供氣給大潭電廠。可以說,在以上因素之下,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華開發嘗試要將東鼎公司轉賣給國營企業中油公司的計畫,可謂胎死腹中。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問世

但事情到了馬政府後期的2014年,又出現一個戲劇性的轉折。因著反核四運動所帶來巨大政治壓力,馬政府被迫提出穩健減核與封存核四,並提出擴建大潭電廠燃氣機組,提升天然氣進口量之計畫,以藉此補足發電量。正是這個計畫,復活了觀塘工業港並轉生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之所以復活觀塘工業港計畫,乃是因為它過去已經通過環評,僅需補上環境差異分析與環境調查報告,時程上能使政府與相關單位有最為便捷「行政流程」。2015年,中油公司向行政院提交22億元收購東鼎公司以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計畫。

在蔡英文政府於2016年5月20號上台前,中油董事會突發在該年一月底決議以溢價三成,總計近30億元的預算收購中華開發手中的東鼎公司,並將全案送入行政院,並於3月份進行併購談判。但此案最終並未在馬政府任內通過。

時至同年11月,蔡英文政府上任後。中油董事會正式決議以22.8億元併購東鼎公司以此取得觀塘工業港區開發權,以期能於2023年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完工供氣,並達成民進黨政府所制定之2025非核家園之能源發展目標。該目標要使天然氣發電在2025年時達成總發電量的50%。2017年3月,中油完成購併東鼎公司,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興建計畫正式展開。基於同樣的考量——最為便捷的「行政流程」——民進黨政府延續了馬政府時期的政策[10]。此計畫一出,環境保育團體的反彈就此展開。

因此,民進黨政府轄下的中油公司改變了馬政府時期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規模,由原訂的232公頃,縮編為23公頃,並宣稱該新方案已經避開藻礁生態敏感區,工業港將離岸設置,不開發潮間帶、不新增填海土地;並將編列五年1億元的藻礁復育預算,支持生態補償與研究、監測作業。乍看之下,似乎誠意十足。但涉身保育藻礁運動的相關學者與團體指出此方案仍是將對藻礁生態系帶來重大衝擊與破壞,研究藻礁有15年經歷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台大森林學博士劉靜榆認為,中油三接所帶來的凸提效應將使藻礁嚴重受害。

環境保育團體指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若是興建於觀塘工業港,不僅是因著海象與氣候因素,使得該接收站效率欠佳、一年僅有180餘天能卸載天然氣;更是會衝擊破壞鄰近的藻礁保育區,致使台灣損失極具生態研究價值的藻礁資源與生態系。基於上述理由,環境保育團體一方的學者專家因此提出應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於台北港[11],不僅是能夠更有效率的運用既有的國家基礎設施、且海象與地理位置之施作條件皆優於觀塘工業港、並且腹地更大,能夠於未來興建更大的天然氣儲氣槽,並且對於海洋生態破壞影響較輕、開發時程亦能夠縮短。

雖然中油公司與經濟部總以「工程進度趕不上用電需求與能源政策目標」不誠實來回絕於台北港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之方案。但事實上,我們認為只要政府與中油公司願意從即刻起努力加大預算,並且大力推動、協調這一個能讓自然資源保育與能轉型獲得雙贏的政策方案,便能夠縮短該方案執行時程。況且只要政府可以把相關部會,如:交通部、經濟部在台北港的地目進行協調、變更並整合現有空地,是可以騰出用地給予「能源轉型與保護藻礁」兼顧的方案優先使用。

正如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所指出的:「台北港短期內填海造陸後面積可達 338 公頃,是目前北台灣可用的最大公有土地,只要通過環差審查即可重新配置使用目的。……尤其台北港物流倉儲區第 4 期原規劃也是液化天然氣儲用地,目前已申請環差提早填海造陸。因此趁早變更使用為天然氣船船靠碼頭,岸上提早規劃設計大型儲氣槽,可供全部北部天然氣第三接站,從陸上或海底輸配至各電廠使用,而且民生使用天然氣亦可由此供應,一舉多得。台北港腹地大,未來可興建大儲氣槽,再鋪設輸氣管路都可供應協和電廠和深澳電廠……而鋪設距離短,可以節省數百億元建港經費。台北港開發還在進行,所有工程施作都在港區內……若改在台北港,未來生態調查和監測都已有評估數據,可縮短建設期程。」

衝突引爆點

2018年,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之「環境現況差異分析」案經一年多之屢次審查。多數環評委員仍認為中油三接方案若選址於觀塘將對於藻礁生態系帶來重大影響。該案之專案小組建議將該案退回事業主關機關,結論交由環評大會作最終決議。

然而,正是環評大會的流程讓民進黨政府與環境保育團體的政治衝突一舉高度升級。在環境保育運動與官方立場的對抗局面中,環評大會經歷了兩次流會,出身社運而時任環保署副署長的詹順貴,也在不滿於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強硬施壓環評大會必須得通過中油方案的背景下宣布辭職[12]

時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

可見,在當時的情勢中賴清德主掌的行政院不願再與環境保育團體耐心溝通,或做出更多讓步。詹順貴於當時的辭職聲明中如此寫道:「因為賴院長過度期待的發言,釀成部分委員退席抗議,接著又被迫過於密集加排大會,讓委員更加不滿,消極不出席杯葛,不僅環評制度公信力盡失,甚至連正常運作都有困難。可以理解,整體施政或決策,有許多面向的價值要權衡,不可能將單一價值無限上綱。但在決策時的價值取捨或排定優劣、輕重緩急時,總要兼顧制度的穩定性,才能建立可長可久的公信力。否則,縱使形式上程序合法,仍會讓制度崩潰,公信力蕩然無存。」簡而言之,這句話道出的,是控訴賴清德破壞了環評制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終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環評正式於法定程序中過關。在這之後,環境保育團體接連向行政院提出訴願、要求行政院重新評估三接必要性、組織認識藻礁的公民運動。之後,正式於2020年6月聯合了75個民間團體啟動捍衛藻礁公投,要求三接選址遷離觀塘。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何去何從?

初步窺探下來,我們可以給讀者們一個回顧「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小結。它的前世,起源自李登輝時代,富商陳由豪與國民黨高幹的暴利計畫,夭折於陳由豪東帝士集團的財務危機與民進黨陳水扁政府並未全然配合「前朝政策」。復活於國民黨馬英九執政晚期,重新轉生在民進黨蔡英文政府的2025非核家園計畫中。

有評論道,這其中可能涉及利益輸送、暗黑勢力搞鬼、黨國遺毒、前朝積弊…等等。我們相信,這些評論在未來的公眾輿論中將會有更多的重新揭露與認識,我們本文的目的也在於此[13],希望藉此讓更多讀者了解第三天然氣接受站這背後複雜的歷史脈絡。

但不論是何種因素至今仍陰魂不散。國際社會主義前進認為能源轉型與自然資源保育絕非是一個選擇題,絕對能夠找到雙贏;我們相信這也是許多真誠支持社會進步與永續發展之人的願望。讓自然資源保育與能源轉型獲得雙贏,不應受到歷史爛帳與沈屙的阻撓。

要讓2021年的台灣人民們找到這個雙贏——自然資源保育與能源轉型的兩全其美——需要我們在8月28日,一同給保衛藻礁公投投下同意票!


[1]「藻礁」是一整個生態系-殼狀珊瑚藻生物礁生態系。它能在惡劣的環境中作為初級生產者,孕育了許多漁業資源。它可以同時進行鈣化作用與光合作用,讓溶解在海水中的「碳」固化於礁石中,緩解了當前因為碳排過度而造成的海水酸化。它也同時是避免海岸受浪潮侵蝕的「天然消波塊」。對於「藻礁」的更多研究與認識,仍有待專業人士未來的探索與發現。

[2]讀者可自行上網認識這名流亡至中國的著名通緝犯。

[3]大潭電廠為全台最大天然氣電廠。

[4] 這份合約,時間長達25年、據聞有高達4000億元之利益於其中。

[5] 該公司主要股東除東帝士集團外,亦有日本三菱、中華開發、統一集團。

[6] 當時中油公司也嘗試想參與競標開發,但最終遭到「公權力」阻攔而未參與投標。並且,東鼎公司成功逾越法律限制取得買下桃園外海達230公頃之海埔新生地。取得土地是進行開發的第一步。

 

[7]有趣的是,根據《今周刊》在2003年的報導指出:「南柯一夢的東鼎觀塘案,最早由東帝士陳由豪發想。當時只花了三、四千萬元的經費作環境調查和評估,再加上八千萬元的政治捐獻,東鼎就取得了工業區及專用港的開發權,並且還列為國家重大建設,這幾乎可說是國民黨執政時間的歷史產物。後來在地方縣議員、立委的施壓下,東鼎拖了若干年才支付了承購國有防風林購地款以及漁業權補償金,總額近十億元。地方施壓,目的是為了迫使東鼎非把觀塘案搞下去,以利地方繁榮,阻絕東鼎打帶跑的投機做法,此舉也確實成功迫使觀塘案兩年前破土開工,但進度始終隨著採購案(作者注釋:指天然氣供應合約)未定案而牛步化。」

 

[8]中華開發公司,時之為國民黨黨營企業。董事長為「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受李登輝重用而任命為中華開發董事長、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等職。

[9] 根據《自由時報》於民國93年7月28日的報導:「台電大潭電廠供氣標引來多國干預,包括美商愛克森美孚、法國道達爾、英商英國石油、荷商殼牌等國際大能源商,都透過該國駐台代表,向行政院甚至總統府直接抗議。在國際壓力下,行政院終於對中油解禁,開放中油參與投標,並多次下令檢討台電大潭電廠投標資格,但東鼎因起步最早,仍享有時間優勢,別的投標團隊都在苦苦追趕。」

[10]根據2016年11月中油董事長陳金德於立院經委會受質詢時表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必須在2023年開始供氣,中油找不到其他靠近大潭電廠的地點,因而選擇購併東鼎,以觀塘工業港作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選址。

[11]特別是鄭明修與莊秉潔所提出的台北港替代方案:台北港有別於觀塘港有觀音山掩護東北季風,液化天然氣船操作日數會更多同時腹地更大可興建大型儲槽,拉管即可供協和轉燃氣電廠後使用,無需再建四接。而且台北港自2009開始營運前五年其貨櫃碼頭使用率不到四成,至2017年時也僅64%。

[12]全文可見:https://www.facebook.com/notes/401042920934029/

[13]在2003年11月《今周刊》的報導中,結語寫到了這麼一段話:「政策圖利東鼎,恐怕非得有高層的集體運作,才能使國有財產局、經濟部、台電,以及同意設港的交通部、同意撤除海防的國防部等單位全面配合。難怪連涉及國安密帳的國安局退休會計人員徐炳強,也轉到東鼎公司擔任稽核室協理。歷經政黨輪替後的三年多洗禮,東鼎用一份計畫書換得四千億元商機的紙上富貴榮華,終是過眼雲煙。剩下來除了調查中未結案的一堆官司外,就是尚待收拾的觀塘開發案爛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