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立法院通過修法,新增「4+1」國定假日並取消補班,引發勞工支持。他們表示「可以多點時間放鬆、安排生活」、「好好休息,有助提升效率」、「假本來就少,特休也沒那麼容易休」。而一周後發表的民調亦顯示,也近6成受訪者對此表示支持。
此次修法由藍白兩黨的立委主導,固然有反制大罷免潮的意味。然而執政的民進黨雖然聲稱支持增加國定假日,卻以國民黨「討好式立法」、違反正當程序為理由反對。甚至更出現民進黨立委郭昱晴稱「勞工擔心多放假被AI取代」的言論,也毫無意外地遭受輿論嘲諷與批評。
固然,以台灣一年(修法前)僅約12日的國定假日,再加上特休等假期(不包含週休二日),則只有26天,遠遠少過鄰近的日韓及歐洲國家。
在許多關於國定假日修法的討論中,我們都能聽見這樣的聲音:「主要是工時太長了」、「公司拿責任制來反將你一軍,實質上工時不減反增」、「台灣工時真的靠北長」。觀察台灣勞工普遍的勞動環境,無論何種產業都呈現明顯過勞、高工時的現象,此次我們從此視角探討為何此次國定假日的增加,為何能夠獲得廣大勞工的支持。
悲慘的過勞現實
據勞動部統計,2023年台灣勞工的年總工時高達2020小時,遠高於鄰近的日韓及大多數歐美先進國家。到了去年,這項數字更是增加到2030.4小時,位居世界第6,也是亞洲僅次於新加坡的第二名。
高工時多來自加班。勞動部統計,逾四成勞工有加班,平均每月13.4小時。求職網站也指出,勞工每日工時達9.6小時,近一成超過12小時。面對過量工作,多數人因怕遭主管刁難,不敢拒絕或要求加班費。
即使勞工的總工時已如此之高,卻也不能反映全貌。實際上仍有許多「隱藏性工時」在統計數字中被忽略。另一份調查指出,有58%受訪勞工表示曾經被雇主要求打卡後繼續加班,更有超過6成曾熬夜完成工作。但這些多出的工作時間卻不被記入出勤時間,讓資方規避應負的加班費。
更有甚者,有雇主以極短的休息時間切割工時,避免違反勞基法規定最長12小時的工作時間。在《過勞之島》一書中便有提及許多客運公司要求司機從下午開始工作至凌晨,僅有幾個小時休息再支援早班,看似沒有違反勞基法,卻讓勞工無法充分休息。
即使是下班後,勞工也不能完全休息。下班後或假日仍繼續工作、待命者大有人在。調查顯示,有超過8成受訪者表示自己就算在下班時間或假日仍要繼續工作,形同加班。
同時,科技發展使手機成為延長工時的工具,勞工下班後用手機處理公務,接收訊息與郵件已成為常態。調查顯示,九成上班族下班仍工作,每月平均多付出12.5小時,卻得不到任何報酬。
在各產業中,有許多過勞問題尤其嚴重,科技業便是其中之一。由於以代工為主,台灣科技業與外國廠商間的競爭更為激烈,仰賴高效率與大量生產,加上產品週期短,導致研發壓力沉重。研究顯示逾七成科技業勞工每週加班超過10小時,長工時、職場霸凌與24小時待命已成常態,工程師過勞致病或輕生事件屢見不鮮。
長期過勞更嚴重危害勞工健康。根據求職網站調查,逾六成受訪者曾罹患「職業病」,常見如中風、心肌梗塞等腦心血管疾病,亦不乏精神疾病案例。勞動部統計,每年申請補償的相關案件逾150件,精神疾病數十件,卻不到半數獲准。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看得到、吃不到的休假日
在如此的高工時下,勞工卻難以獲得足夠休息。雖然勞基法規定勞工可依年資給予特休假,最高達30天,看似優渥,且勝過許多國家。但細看法律內文,卻以在該公司的年資為限,實際上需在同一公司服務25年才有資格真正取得30天特休。
若以工作15年以內為例,勞工的特休假都少過日、韓等國。但在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且絕大多數無法經營超過20年,雇用人數更佔就業人口8成的環境下,多數勞工根本難以享有,形同畫餅。
就算勞工休假權益已相當稀少,卻仍難以落實。調查顯示,不到一半的勞工能休完全年特休。實務上,請假常遭主管刁難,公司也常強制排假,甚至以特休折抵颱風停班日。更有雇主將特休折抵工資,形同剝奪休息權,讓勞工無法真正獲得喘息。
甚至在醫療院所中更出現如此案例:由於護理人力長期不足,院方便透過更被「積休/借休制」剝奪醫護的休假權。醫院要求醫護打卡後繼續工作,累積加班時數,再指定休假扣除。然在高壓環境下,實際難以休假,最終僅能換回打折後工資,休息權益形同虛設。
另一個剝奪休假的案例:2011年一間日商企業為規避勞動節補假,將勞動節補假視為8小時,分攤至全年250個工作日,表面上讓員工提早下班,實則規避休假,顯示資方如何處心積慮剝削勞工。
過勞問題的源頭
從上述現象,我們已能看見台灣勞工所遭遇的悲劇。那麼這些問題又從何而來?
就企業而言,為追求最大利潤,他們往往優先壓縮人力成本,以更大程度地剝削勞工。例如醫療機構常以延長工時取代增聘人力,或是處處皆是,卻毫無保障的派遣工。這都是企業為節省支出而無所不用其極。
同時,在低薪長期未解的情況下,台灣過勞問題更顯嚴重。主計總處今年5月統計顯示,月平均總薪資為61,902元,但經常性薪資僅50,483元,中位數更僅38,224元,顯示多數勞工月收入不到4萬元。近五年實質經常性薪資甚至呈下降趨勢,直到今年才略有回升。
在實質收入下滑、物價上漲下,台灣勞工為維持生計,多選擇加班或兼職賺取額外收入,且後者趨勢日增。調查指出,逾半數勞工考慮兼職,21%已實際從事副業(如打工、外送員),但無論何種途徑,都導致勞工工時更長,陷入過勞循環。
另一方面,法律也是過勞幫兇。勞基法第84-1條允許特定產業實施「責任制」,使雇主得以另訂工時與休假,常被濫用為加班正當化依據,即便該勞工並非政府規定之工作者。此條原為1996年勞基法適用服務業時,為安撫資方而設,實際上卻讓勞工失去工時保障,形同奴工。
其中保全員正是適用責任制的一群。在勞資的不對等下,他們的月工時高達288小時,卻無加班費,薪資甚至低於基本工資。長期高工時導致過勞,卻缺乏保障。僅2024年,保全即佔過勞死人數的一半,剝削情況可見一斑。
翻閱勞基法,不少關於勞工待遇的條文寫道:「經工會或勞資會議同意」,勞工權益看似能被保障,但實際上勞工能真正有決定權嗎?答案是不能。
在台灣,具談判能力的企業工會組織率僅約7%,遠低於其他已開發國家。除了過去威權統治的影響,工會法設下30人門檻亦是一大阻礙;而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這項門檻難以達成,導致勞工缺乏抗爭傳統與力量,面對過勞問題也難以爭取權益。
至於所謂勞資會議則更是徒具形式。包括選舉被操控、勞工之間的分散以及欠缺約束力的規定甚至勞工要面臨被秋後算帳的風險,都讓其成為公司的橡皮圖章,甚至連工會都難以動搖、影響的黑機關。因此,我們可以說明:只有勞工團結的力量,才可能真正改變過勞現況。
2018年,長榮空服員為反過勞航班 進行靜坐陳抗(圖片來源:苦勞網/王顥中攝影)
國定假日會被收回嗎?
國定假日修法通過後,無論是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或罷免團體皆聲稱將收回新增假日,引發輿論與勞團,甚至民進黨內批評,也讓人質疑:若大罷免成功,民進黨真會收回國定假日嗎?我們不妨回顧歷史推測。
2000年,立院將法定工時由每周48小時降為雙週84小時,並推動周休二日,卻因資方反對而僅實施「隔周休二日」,更允許資方透過要求員工於國定假日上班「補足」工時,2002年,立院更刪除勞基法中加班事由限制,放寬資方的權力,勞工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2015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勞基法的法定工時降至單周40小時。但為了與資方妥協,勞動部以行政命令取消勞工的「七天假」,這也是此次修法的由來。
2017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勞基法修法導致勞權倒退。總統蔡英文選前承諾不砍七天假,卻在修法時默許取消。修法內容包括變形工時14休2、加班費核實計算、特休假可遞延一年、輪班間隔縮短、加班上限提高等,皆不利勞工。原本週休二日的訴求也在妥協下淪為休息日一樣能工作的「一例一休」,未能實現真正的雙休。
回顧勞基法修法的歷史,始終是向資方妥協的歷史,勞工則一再成為受害者。無論藍綠白三黨,他們的背後始終是老闆,甚至本身就是老闆。因此表面上為勞工爭取權益,實則屢屢失信於勞工。
這次國定假日修法,不過是國民黨為自保、面對大罷免壓力下的權宜之計,連當初砍掉的七天假都不敢全還。一旦度過危機,為了金主利益,他們不會再出爾反爾嗎?
至於民進黨8年前行政立法一把抓時,便讓勞權大倒退,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總統「做功德」說至今音猶在耳。若大罷免成功,他們重回完全執政,難道不會為了背後金主,上演「大罷免大砍假」嗎?
從抗爭扭轉
至此,我們看見台灣過勞現象嚴重侵害勞工權益、健康甚至生命。在資本主義下,企業為了獲取更多利潤,而始終壓低勞工薪資與維持高工時。而勞工在經濟與社會弱勢下,為生存被迫承受更大壓力,卻得不到合理待遇。加上長期低薪,台灣薪資中位數占GDP比例為先進國家最低,勞工陷入「又窮又忙」的困境。
雖然這次國定假日修法有政治操作的成分,更無法根本解決過勞問題,但它確實增加了勞工的休息時間,仍可視為一項具進步性質的改良措施。
但這不應是勞權爭取的終點。唯有縮短工時、提高薪資,才能真正改善勞動環境。應推動更低的法定工時、增加特休天數,並禁止雇主刁難請假。同時,因應通訊軟體普及,「離線權」也應入法,保障下班後不被打擾的權利,讓勞工真正休息。
責任制長期被濫用為強迫加班的藉口,反映法律偏袒資方與勞工力量薄弱,使資方得以任意決定工時、加劇剝削。因此,廢除勞基法84-1條責任制惡法是解決過勞的關鍵一步。
但若缺乏監督,這些措施難以落實。除桃園外,六都勞檢覆蓋率皆不足一成,裁罰率更低於兩成。工會更指出,2019年全台勞檢中,工會參與僅2%。因此,應不只提高勞檢次數,也要擴大勞工參與。
這同時需要工會成立門檻的下降。工會法的超高門檻與台灣的經濟社會環境一直是台灣勞工運動的一大阻力。只有降低工會籌組門檻才能讓勞工能與資方有平等協商、爭取權益的空間。
但我們堅信這些靠著檯面上的藍綠白三黨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要真正改變勞工的過勞處境,爭取一個更好的生活,建立一個左翼的、屬於所有被壓迫者的政黨是必要的,只有與全社會廣泛的被壓迫者、勞工、青年團結抗爭,才可能終結一切的剝削與壓迫。
2017年12月23日,勞工運動團體與各工會舉辦反勞基法修惡遊行,抗議時任民進黨政府與賴清德閣揆的勞基法修惡政策,並高喊「我血汗過勞,你功德個屁」(圖片來源:焦點事件/梁家瑋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