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解放?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擺脫性別刻板印象的壓迫與約束。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不論在職場、學校、家庭、社會之中,不再受到性別歧視與壓迫。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不需要承擔當前社會既定偏見所賦予的「性別責任」。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皆生來有權自行探索與決定或變更自己的性別認同、性傾向、性愛嗜好、甚至是生理性別。並且都不受到歧視與差異化對待—擁有平權。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擁有徹底的情感與身體自主權。讓每一個人的愛與性,不再是某一人的私有財產,不再是一種他人的從屬物,不再是他人暴力脅迫或金錢利誘下的獵物。讓自願合意的性與愛,不會再遭受法律與道德的懲罰與獵巫。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都不再需要為了生存和生活而放棄身體與情感自主權。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共同反對與杜絕性暴力。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都能夠自由且不受壓迫的選擇—單一性伴侶、多重性伴侶、常常換伴侶、不要性伴侶。

性解放,是讓所有人的性與愛,能夠回歸到最純粹的愛慕與依戀。

 

爭取法律的改革與保障!

要實現性解放,爭取各項法律的改革與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起手式,因為它能較為具體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與遏止這社會中各種違反性別平權的風氣與惡習,也能在這一立法與實踐過程中,對於全體社會成員產生教育作用。例如當前懲治與防範家庭暴力的法律、或者有關乎於職場性別平等的法律、又或者於2019年所通過的同志婚姻專法等等。

若台灣社會的人們,要進一步邁向一個性別解放的未來,那麼所需要爭取的法律權益保障,還包括著單方面離婚權——讓婚約不再成為一紙賣身契,而回歸自願且自由的結合與維繫;又例如,徹底的通姦除罪化,讓人們的身體與情感不再因為一只賣身契而成為他人的禁臠;又或者,在教育系統之中,幫助青年學子從身體、價值觀、穿著、行為,不再需要受到既定的性別角色的規範,並且能健康且自然的面對性與愛,擁抱性與愛的多元,探索自己的傾向與認同,而非帶著羞恥與悖德的眼光,讓宗教與傳統的性別壓迫與偏見延續在校園與下一代的思想中。同樣重要的是,讓健康與醫療法令保障所有婦女皆可享有安全且免費的墮胎服務,並且不再需要伴侶或父母的同意,使女性得以獲得真正的身體自主權。當然,這也包含著性工作者的除罪化,不該再讓性工作者必須接受法律與警察的懲罰與迫害。

追求性別平權的人們,可以發想到更多值得爭取且必須爭取的法律權益保障,我們無法鉅細靡遺地列舉。然而,性別平權運動也不能止步於爭取法律改革,否則有可能使得法律改革的成果淪為空中樓閣。

台灣、同志大遊行、彩虹旗、成人之美要實現性解放,性別平權運動就不能止步於爭取法律改革(圖:楊子磊)

 

爭取性別平權與解放的方向

要實現真正的性別解放,性別平權運動的支持者需要追求這樣的社會願景:

  • 所有女性都不再需要背負各種家務勞動,讓機器人與公共服務來解決這一切。而不是為男性或小孩、或傭人而爭吵。

這樣就讓女性得以徹底擺脫「家務勞動」這一性別責任,從而也讓傳統強加給女性的一部分性別責任與刻板印象走向消亡。單單靠教育、伴侶或夫妻爭執溝通或分工倡導,並不能使所有女性擺脫承擔家務勞動的壓迫。這裡所指的家務勞動並不單純是所謂的做家事,亦包括照顧嬰孩、年邁長者、失能家庭成員等。

進一步來說,性別平權與性解放更是一場意識形態的抗爭:

  • 需要在整個社會之中,推動性別平權與解放的意識形態與文化革命,讓媒體、社會文化、主流且普遍的社會觀念,成為推動性別平權與解放的工具之一。尤其是在教育系統中,更是要讓下一代人遠離傳統性別偏見與歧視的汙染,讓下一代人自受教育後便接受各項循序漸進的性別平權與解放之教育的栽培。

對抗既有的性別歧視與壓迫、還有性暴力,教育系統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它扮演著新一代人類觀念與各種認知建立的重要作用。要讓未來的社會實現性別解放與平權,得讓現在的學童一入學就開始在觀念上受到性別平權與解放之觀念的灌溉。

除了意識形態的抗爭外,我們也不能忽略現實社會的物質基礎:

  • 讓每個人的生老病死和食衣住行育樂,成為整個社會公共服務保障的責任。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充足的公共教育栽培,從而在社會中能夠擁有體面的工作與職涯,讓每個願意工作的社會成員,皆不會淪為失業者。讓每個人的體面生活都不需要藉由他人的供養才能實現。

只有讓每一個人的生存與體面生活,不需要建立在家庭、婚姻、親密關係或者賣淫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真正的性與愛、情感與身體的徹底自主。

需要注意到,當社會成員依靠著家庭、婚姻、親密關係或者賣淫才能生存與過上體面生活時,是不可能實現真正性解放的。這也是根除家庭暴力、婚內強暴、不幸的親密關係、性產業人口販運與奴役等一系列悲劇的必經路徑。

不僅如此,這將能使所有人擁有徹底擺脫千百年來的「性別責任」的物質基礎。讓異性戀男性不再需要扮演異性戀女性庇護者的角色,從而使其不再具有支配與掌握女性情感與身體的性別權力,這一性別權力是異性戀男性對女性施暴的重要根源。

相應的,這也將使異性戀女性不再需要將自身視為異性戀男性的從屬物、不再需要將生存與生活之所需託付於其伴侶,不再需要被迫成為「母親」。這將使壓迫女性的性暴力與性別歧視之現象,真正走入歷史的垃圾桶。

一切爭取性解放的實際行動,必然也會遭遇到來自保守勢力的攻擊,例如宗教對性的桎梏:

  • 宗教在性別壓迫中扮演不可忽視的角色,它不僅是舊社會性別壓迫傳統的延續,它也積極的發揮當前性別壓迫的作用。例如伊斯蘭教對伊斯蘭女性的壓迫、例如部分基督教派對同性戀者、不守貞者的獵巫式攻擊、又例如眾多宗教或泛靈信仰對於女性子宮和男性陰莖所強行加諸的生育產子之責任。各類宗教的存續,建基於人們面對未來生活或生存的不安全感與不確定性,從而藉由宗教中假想的超自然力量來尋求內心的慰藉與暫時性的依託。一旦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與食衣住行育樂得到可持續且確定的保障時,各類宗教將大大失去它現有的影響力,從而讓人們的性與愛不再被「宗教」壓迫與束縛。

沒有人或政府有能耐消滅宗教,宗教是無法被消滅的,它源自於人自願的反智與對於未來的不安並由此衍生的精神需求。只有讓每個人都擺脫對於未來之生存和生活的不安與不確定性,並加之公共教育與各類科學普及的輔助,才能讓宗教失去一切影響力。

當然,一個宗教影響力尚存、甚至強大的社會,必然不會是性別解放的社會。

伊朗总统被迫同意调查阿米尼之死宗教對性解放的威脅,往往構成嚴重的歧視與暴力(圖:美聯社)

 

如何起步?

要推動這個社會走向性別平權與解放,不能透過個人生活方式與態度的選擇,那並不能改變整個社會,也無法真正使性別壓迫與歧視離開我們的生命與生活。要推動這個社會走向性別平權與解放,我們不僅需要積極支持各種有助於性別平權與解放的進步立法,更需要有組織的反對性別壓迫與歧視,不僅是有這般罪行的政策,更包括著校園、社區、職場中的性別歧視與壓迫。

推動性別平權與解放,所需要的組織不僅僅是少數專業人士與社運工作者所組成的議題NGO,更是需要扎根於職場、校園、社區的群眾性組織,讓性別平權與解放的理念不僅出現於特定場合或網站上,而是廣布於這社會的每個角落與輿論之中。

這樣的群眾性組織,不該僅僅是作為性別平權與解放的理念宣傳工具,也需要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成為性解放理念的傳教士、成為理念的實踐者,並且藉由各項寓教於樂的活動來讓社區、職場、校園中的人們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受到性別平權與解放理念的薰陶。

然而,如上述所說,爭取性別平權與解放的鬥爭,需要意識形態與文化的革命,也需要打造一個讓每一個人都能從搖籃到墳墓皆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務保障的社會,這是實現性別平權與解放、實現徹底的情感與身體的自主權所不可或缺的條件。

這要求著每一個爭取性別平權與解放的人們,也需要為著完善的公共服務保障而抗爭—不論是社會住宅、公共長照托育、教育公共化等等。如此,我們才能汰除舊社會的性壓迫與性剝削,讓性解放真正建立在每個人的意識形態中,從而實現徹底之無限「性」。